第13页(1 / 2)

铁梨花 严歌苓 1430 字 11个月前

她不去想。做得成事的人不该多想的时候就不去想。她什么也不想地往前走。天已经大亮。不知什么时候起了雾。她走过一座独木桥,再顺坡往河的上游走。上游人烟更稀。从桥的木头看她知道它是块棺木,木质很好,是楠木。这一带常有掘墓的人把棺木里的东西掏了,棺木就弃在野地。假如不是河干了,河水变这么细,这块好楠木棺材板也不会够长度架到水上做桥。也许它就被大胆的人劈了做柴禾。胆小的人不敢用棺材板烧火,说是用它烧水,水会成血色,用它煮小米饭、高粱饭,米粒会站立起来。

凤儿走到一处水深的地方。大概齐腰深吧。她两脚在卵石间试探,慢慢走到水边上。

怀里的娃子还在沉睡吗?她解开袍襟,还未把襁褓托出,就和娃子一双睁大的眼睛对上了。娃子的眼睛这时是看不见她的,她心里明白,可她觉得他在辨认她。他辨认出来他的母亲了,“哇”地一声,他嚎哭起来。

不知怎么一来,凤儿已扯起自己的衣襟,把娃子的双唇合在自己奶头上。他长长地有力地一呷,那疼痛直钻心底。不过疼得通畅,舒坦。

这是她第一次好好地看这娃子。她不去看娃子的哪里哪里像谁;她就是愣愣地看着这柔嫩的一团肉肉挤眉弄眼地吸着她的奶水。一团从她身体里长出来的肉肉啊。

“哇”的一声,另一个人哭了。凤儿发现这回哭的是她自己。她险些犯了罪过,把自己身上落下的这团肉肉搁到水里溺死了。她对这团亲血骨怎么恨得起来?即便他的父亲真是狼,她也不会舍得溺死他的。

董村最东头住的女人很“姿烈”。这一带人把俊俏、漂亮、时髦会打扮的女人说成姿烈。这女人搬到村上有九年了,脸上还那么光润。所以人们都猜不到她到底有多大。反正岁数不小了;从她那两个儿子的岁数人们也判断出她不是个年轻女人,应该有三十八九岁。

两个儿子一个是亲的,一个是干的。干儿子叫陆大栓,平常就听人叫他一个字“栓儿”。栓儿是和他妈一块儿搬到董村的。来的第二年,他妈病死了,替栓儿浆洗缝补的事,就由这个人称梨花婶的女人来做。

叫梨花的女人姓铁,冬天穿一身黑条绒,夏天穿一身白竹布,跟村里人来往不多,但一旦说笑起来还挺热络。她落户到这村的时候买了二十亩地,自家种不了,她的干儿子栓儿常来帮忙。栓儿是个很活络的小伙子,不干什么正经活儿,替人跑跑桐油、油漆的买卖,倒是也混得饱肚子。

梨花的亲儿子叫铁牛,小名叫牛旦,老实巴交一个小伙子,村里人几乎没听他说过话,连小孩们都能逗他欺他。有时他从巷子里走,几个孩子在他身后叫“牛蛋儿牛蛋儿牛鸡巴蛋儿”,叫完就跑,他都懒得追。有的长辈看不过去,跟铁梨花说:“她梨花嫂子,你那孩子也太老实了,你得教教他,别让他光吃亏!”

梨花笑嘻嘻地说:“吃呗。”

谁也弄不清梨花说的是不是真话。过去了这么多年,人们对于这个叫铁梨花的姿烈女人的好奇心才渐渐淡下去。不再有人打听她到底从哪里来,夫家是谁,怎样守的寡。他们偶然会见到梨花在集市上卖东西买东西,抽着一杆旱烟,烟嘴碧绿碧绿的,都怀疑它是翡翠的。冬天见她绒帽上顶着一颗珠子,也有人咬耳朵说那像夜明珠。不过九年来她和村邻们一样,吃一样的馍喝一样的汤,什么是非也没惹过,人们对她身上看不透的那一半,慢慢失去了探究的劲头。

人们并不知道这个叫铁梨花的女人在二十年前给自己改了个名,做过方圆几百里盗墓人中的女首领。从二十岁到三十岁,她白昼黑夜颠倒着过。一直到她三十九岁这年,她才能和正常人一样,在夜里睡囫囵觉。这是她下决心戒掉盗墓的第九个年头。

这天夜里铁梨花却又莫名其妙地醒了。她慢慢爬起来,一面摸起夹袄,搭在削薄的肩上。在她还是凤儿的时候,她的肩膀是圆浑的。她一伸手,准准地抓住窗台上的烟杆、火柴。她点上烟,抽了一口。远处的公路上,没有过兵车的声音。公路离董村七八里,但夜里日本人过兵车梨花能听得见。她盗墓落下的病根之一就是耳朵灵得过分。

一锅烟快抽完的时候,她听见响动了:脚步声由远而近,从她院墙外的麦地穿过,到了她的院墙根。这双脚上了墙头,在墙上移了两步,移向那棵桐。脚掌贴到树干上的声音她都能听见。

从脚步声她认出她的儿子。牛旦顺树干溜进院子,马上脱了鞋,用十个脚趾撑着整个身体重量走过院子。换了别人,牛旦这步子可以算做声息全无。

牛旦先去了厨房。厨房的门正对着铁梨花的屋,开门会有响动。牛旦看见厨房的窗子开着,干脆直接去钻窗。

他钻了一半,发现对面有一星火光一明一暗,头和脚在里、屁股在外地上愣在那里。

“门不会走,只会钻洞。”她母亲笑嘻嘻地说,火光在她又白又齐的牙上亮了一下。

他怎么也猜不出母亲怎么从她屋里进了厨房。就是钻窗子的那一会儿?牛旦也笑了。

铁梨花点上油灯,端着灯走到大灶台前面。一掀锅盖,里面是满满一锅热水。

“水给你烧上了。”母亲说。

“烧水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