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粒子对撞项目?胡厚荣:这个学生不(1 / 2)

第565章粒子对撞项目?胡厚荣:这个学生不会是想让我入土吧!

s+难度,什么概念?

王浩也建立过几个s+级别的研究任务,包括《杨米尔斯-方程》、《ns方程》、《质量点构造》等。

有的s+任务是可以完成的,有的则一直没有完成。

比如,《杨米尔斯-方程》,一直到最后也没有能完成,只是论证了一部分内容,并证明了杨-米尔斯方程是存在缺陷的。

研究进行到这里,还有进一步论证的可能,只是根本找不到方向了,除非是专门去研究量子物理,或者说粒子标准模型。

王浩对此不感兴趣。

《数学基础构造质量点》的研究也一样,只是用数学基础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还是没有能全部完成。

《ns方程》的研究全部完成了。

这个研究是纯粹的数学论证,相对就顺利太多了,论证的每一个部分都是脚踏实地的完成。

现在的研究项目是《区域性强湮灭力释放f射线》,研究的难度被判定为s+级别,就让王浩有些摸不到头脑了。

……

如果想要进行明确的证明,就必须要深入进行微观上的实验,比如,粒子对撞实验,就可以进行粒子态的研究。

他继续道,“去一趟西海,就当是旅游了,反正所里会出经费,而且,我是去和您谈问题,领导们都会很大方。”

“比如,能不能对于伱们的正负粒子对撞机进行改进,让对撞发生在强湮灭力场区域,然后去收集数据?”

如果只是增加粒子对撞的强度,即便对设备进行升级、再升级,也很难有什么新的突破了,所以必须要引入新的内容,比如,湮灭力场。

“我们也不可能,自己制造个大型对撞机,找一大堆国外学者来帮忙做研究吧?”

王浩用力扯了扯嘴角,“不用考虑什么论证、资金问题,我指的是一切开绿灯。”

“我们就能真正……”

“找阎耀军吧!他是胡院士的学生,也是国内相关领域最优秀的了。”田桂林说着继续道,“这些年来,高能所做的粒子对撞实验很少,都是拆分做小方向研究。和欧洲那边也没合作了,这方面的学者确实很少。”

“而且,即便是制造出来,也缺少人才……”

在研究组的人都离开以后,王浩就思考起粒子对撞机的问题。

这不是什么荣誉。

……

他很快知道了为什么没有理论研究没有进展。

他们完成了很多湮灭物理方向的理论,包括湮灭粒子理论、时间理论、塑造高次质点方程、能量素数化理论等等。

他停了一下,继续道,“我一会儿让阎耀军联系你。”

如果真要建造大型粒子对撞机,并进行相关的粒子对撞实验,他肯定会担任非常重要的职位。

“十年,差不多吧!”

阎耀军连续说了一大堆。

“建造、完善、测试,一直到能够进行对撞实验,也需要个几年吧?”

“现在所有微观的理论,都只是提供了一种解释而已。”

王浩有点不可思议,“胡院士,也就六十出头吧?”

国内从事粒子对撞实验、粒子标准模型方向的顶尖学者,有一半儿都集中在了高能所。

阎耀军买了晚上的票直接就过来了,到了才知道国家对于王浩的保护有多严密,他已经确定身份是高能所的教授,但因为没有提前打招呼,他连梅森数实验室都进不去。

王浩思考着还是摇了摇头,他直接联系了高能所的田桂林院士,让他帮忙找一下胡厚荣,想咨询一些粒子标准模型研究的问题。

“如果能够联系粒子标准模型,研究粒子标准模型在强湮灭力场环境下、反重力环境下的运动状态和变化,才能给理论的下一步研究,提出足够的实验和数据支持。”

阎耀军赶紧打电话给老师胡厚荣,带着激动说起了这件事,“胡老师,你一直号召建造大型粒子对撞机,现在有希望了!”

在电话接通以后,王浩直接说明想了解粒子对撞领域的问题。

王浩知道消息以后,赶紧让黄振帮忙把阎耀军带到招待厅休息。

这是很头疼的事情。

他没有去打压任何人、任何机构,但他不经意的表态、决定,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王浩必须承认,后续项目被搁置也有自己的原因。

“胡厚荣?一个月前,刚办了退休。”

这些理论看似得到了实验证明,实际上,就只是对于宏观实验的理论解释,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证明。

半小时后,王浩才姗姗迟来。

保罗菲尔-琼斯则道,“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我们要研究的是强湮灭力场环境下的粒子对撞,并对于检测到的数据进行详细分析。”

阎耀军听的愣了一下,旋即道,“十几年前还论证过,但一直不通过啊,单单是论证、筹集资金,再投入制造,就需要几年吧?快一点,一切顺利,我估计也要三年以上。”

当时,胡厚荣院士找他支持粒子对撞机项目,他给出的回复是‘不感兴趣、不参与’,持有的是一个中立的态度。

“我说的性能,也包括内部的检测能力、数据监测能力。”

“好。”

阎耀军说的非常肯定,“这种大工程可不是一下子能完成的,而且,王院士,说实话,我们现在缺少相关领域的学者,需要的时间肯定会更长。”

王浩顿时恍然。

阎耀军顿时精神一震,和王浩认真聊了几句以后,就发现在电话里根本说不清楚,他干脆道,“这样吧,王院士,我去一趟西海大学,和您当面说说。”

虽然六十多岁确实是退休的年纪,但是像是一些年老的学者,很少会选择按时退休,他们的工作也不忙,大多数都是做学术研究、工程研究,再有就是学生,还会被机构继续聘用。

“难道要和核子组织合作?或者就慢慢的等,慢慢的建造……”

王浩说起了自己的想法,“我们想研究强湮灭力场环境下的粒子状态,这就需要粒子对撞实验去分析。”

王浩明白过来。

“这不是需求问题,是检测能力跟不上。”阎耀军道,“我对湮灭物理也有了解,强湮灭力场状态下,光速上限会变得很高,正负电子对撞机之所以很少用的,一个是强度不够,另一个就是性能严重跟不上。”

“粒子对撞,最重要的两部分,一个是对撞强度,另一个就是数据监测能力。”

“这会是个庞大的工程。”

s+任务,已经不是单纯设计可以解决的了。

这时也只是早上八点半而已,他见到阎耀军赶紧解释道,“阎耀军,真是不好意思,我没有想到你来的这么快。”

现在王浩院士联系自己,就让阎耀军有些搞不懂了,他带着忐忑赶紧打电话过来。

他知道王浩要联系自己,都感到非常的惊奇。

作为胡厚荣的学生,阎耀军还只有四十五岁,但已经成为国内粒子对撞研究的领军人物。

他犹豫了一下,继续问道,“也就说,正负电子对撞机内外性能都跟不上,那么,如果我们要建造一个新的大型对撞机,需要多久?”

“王院士说,他会支持!”

胡厚荣直愣愣的听着,并带着极度复杂的心情,强行表示自己非常欣慰,放下电话以后,马上用力捂住胸口。

“阎耀军呢?什么也没做,项目就砸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