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每当他遇到姜舒兰的时候,总会破功。
而他这一哼,引得大家忍不住瞪他,“咸吃萝卜淡操心。”
“真的是多管闲事。”
话落,大家就纷纷客气地朝着姜舒兰道别,直接把邹跃华给忽略了个彻底。
这把邹跃华给气的啊。
他不断告诫自己,这就是一群没成年的娃娃,他一个加起来都几十岁的人了,和他们计较什么?
姜舒兰看了一眼邹跃华,只觉得他现在苍老得厉害,连带着面容也不复之前的温文儒雅,反而带着几分狰狞的味道。
或许,是生活极为不如意吧。
姜舒兰漫不经心地想着,她下了台阶。
就见到考场外面,姜家人都在那里等着他,姜家三哥特意再次借来了一个大卡车,几乎是把姜家的全部人都给拉过来。
迎接她了。
姜舒兰瞬间朝着他们飞奔过去,只觉得之前所有的不愉快,全部都消失殆尽。
这辈子,她有这么好的家人就够了。
姜舒兰一过来,姜家人就围了上去,“舒兰,你考得怎样了?”
问话的是姜家三哥,他向来藏不住话。
话还未落,就被姜母一巴掌给拍了,“问什么问?没看你小妹累着了啊?”
说完,从身上取下来一个热水壶,递过去,“来喝点热水,暖暖身子。”
这一幕,仿佛又让姜舒兰回到了出嫁之前的样子,她的家人都是这样对她的。
她忍不住眉眼弯弯,搂着姜母的胳膊,亲昵地蹭了蹭。
一行人就这样上了卡车。
看生产队的知青和社员们也看到了,只是,人家姜家人整整齐齐的一家子,他们倒是不好意思上去打扰了。
纷纷站在寒风里面,等待生产队的拖拉机过来接他们回去。
倒是,站在门口的李知青被人打趣了,“李知青,你当初但凡是不吊着人家姜学民,再或者是答应了姜学民,人家姜家人也会喊你上去吧?”
李知青冷淡地看了她一眼,“我不稀罕。”
她从始至终要做的都是回城。
为了回城,她可以付出任何代价。
哪怕是放弃,她曾经有过心动和喜欢的人,也在所不惜。
只是,唯独可惜的是,行错一招,没能在姜舒兰那里弄来高考资料,这让她这次高考其实少了几分把握。
想到这里。
李知青抿着唇,望着那开走的卡车,心里也生了怨怼。
她不明白,姜学民那么喜欢她,姜舒兰为什么会见死不救?
对于李知青的心态,姜舒兰是一点都不知道的,不过知道也无所谓,因为李知青对于她来说,就是一个外人。
高考结束的姜舒兰,紧绷了几个月的皮,像是一下子都放松了下来。
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爬到暖和的炕上,昏睡了一天一夜。
全家人都没去打扰她。
等她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是高考结束的第二天了。
进入十二月份的东北,格外的冷,家家户户也都不在做农活,都躲在家里猫冬。姜家也不例外,堂屋烧这一个大火盆,一家子小二十口人,里里外外把火盆给围的严严实实的。
炮制药材的,搓麻绳的,做木工的,做针线活的的。
总之,就算是在家猫冬,也没一个人真正闲下来。
各自都在忙碌自己的事情。
反倒是,之前最忙的姜舒兰,一下子成为那个闲人了,她拉开帘子,打了个哈欠走了出来。
她一出来。
姜家人眼睛顿时亮晶晶的,“老姑。”
是铁蛋儿率先扑了过来,姜舒兰搂着他,摸了摸他头,看着铁蛋儿,她有些想念在海岛的闹闹和安安了。
前段时间忙着复习,根本没空去想。
这不,人一停下来,就忍不住的思念。
可是,她也知道,这会是白思念,她还要在家里填写志愿,等待高考分数出来。
“姑,坐这边。”
姜学华腾了个位置出来,冲着姜舒兰招手。
姜舒兰用着水摸了一把脸,便走了过去,就看到姜学华拿着她的笔记,正在翻看。
瞧着神色颇为认真。
姜舒兰,“后悔了?这次没去参加高考?”
她当时的意见是让姜学华去参加下高考,哪怕是准备不齐全,感受下氛围也行。
姜学华摩挲着笔记本,他摇头,“后悔倒是不后悔,就觉得这些知识点好难啊。”
他还算是姜家孙子辈里面,比较会读书的那个。
但是比起自家姑姑,还是差一大截。
姜舒兰接过姜母递过来的烤红薯,有些烫,她在报纸上来回扔了好几次,这才算是缓过来,一边剥开一边说,“你把不会的先划出来,趁着我这段时间在家,可以教下你。”
这下,姜家人眼睛都跟着亮了。
别人不知道,他们可知道舒兰的文化水平的。
连带着明霞也忙跟着推了下姜学华,示意他快答应下来。
冷不丁像是中大奖一样的姜学华,晕乎乎的,“会不会太麻烦你了?”
姜舒兰剥开黑乎乎的红薯外壳,咬了一口软糯香甜的红薯肉,忍不住满足的眯了眯眼睛,“自家人,麻烦什么。”
她摆手说道。
旁边的姜学卫也有些羡慕,但是想了想自己不是那读书的料子,所以对于新婚小妻子的推搡,也视而不见。
倒是,姜家三哥不客气。
“舒兰,一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我们家两个臭小子,你也给帮忙看下呗。”
一个十六,是个十七,还跟半个文盲一样,什么都不会。
一点都没遗传到他们姑姑的学习劲儿。
反正,姜家三哥是不承认,自家两个儿子学习差是随他的。
姜舒兰顿了下,忍不住笑了下,“三哥,就大山和大河的水平,我给他们上高中的课程有些早,还不如让铁蛋儿给他们巩固小学和初中的知识。”
“铁蛋儿?”
姜家三哥有些不太信,铁蛋儿才多大,过了年虚岁才十二岁。
姜舒兰拉着铁蛋儿过来,“你还没和大家说,你跳级了?”
铁蛋儿是读五年级的,本来要升到初一的,他直接跳级到初二了。
而且,考核也通过了。
铁蛋儿抿着唇,摇摇头,“没呢。”他从来不在家说这些。
才十一二岁的他,身上已经有了几分沉稳,挺直的小腰板,像是拔地而起的春笋,已经初见冲天之势。
这——
姜家人面面相觑。
“铁蛋儿跳级,现在读几年级?你大山和大河哥哥可是读初一了。”
大山和大河上学晚,再加上又留级过两年。
这才年纪偏大。
铁蛋儿含蓄道,“我马上就初二了。”
这下,全家人都跟着安静了下来。
还是姜家四哥反应过来,他忍不住握着拳,一副隐忍又高兴的样子。
姜家三哥就直接多了,直接哈哈大笑,“我们家总算是有一个遗传到舒兰会读书的基因了。”
那语气,要多骄傲,有多骄傲。
不知道的还以为,铁蛋儿是他的孩子呢。
姜父姜母他们也高兴,没想到铁蛋儿这般会读书。
姜母心更细一点,拍了拍姜家四哥的肩膀,“铁蛋儿出息,你可放心了。”
姜家四哥忍不住红着眼眶,感激地朝着姜舒兰点头。
没有小妹,就没有铁蛋了。
可是,姜家四哥不知道的是,上辈子姜舒兰没把铁蛋儿带在身边,但是对方却照样出人头地,只可惜,铁蛋儿人好,命不好,年纪轻轻就没了。
姜舒兰,“是铁蛋儿自己争气。”
在读书上,她从来没有为铁蛋儿操心过半步。
对方都是自己写作业,自己预习,自己复习。
根本不需要人催促。
铁蛋儿的学习好,让整个姜家似乎都再次重新注入了活力一样。
这种氛围,一直持续到,公社高中那边通知考生去学校先填写志愿。
姜舒兰也不例外,和别人填写了很多学校不一样,她自始至终都只是填写了一个学校——清大。
这是老校长的母校。
她曾经答应过对方要去看看清大,也是她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
更是她当初为什么会那么崇拜公婆的原因,因为他们都是清大人。
面对姜舒兰如此硬核的自愿,不少老师都来跟着劝解,“舒兰,你要不要在多填写两个?”
这些老师也都是认识舒兰的。
姜舒兰摇头,“不了,如果录取不上,我就明年在考。”
清大是她唯一的目标。
更不会改变的目标。
这般坚决的态度,让那劝解的老师有些失望,但是转念一想,姜舒兰当初可是老校长的得意门生。
老校长眼光高而挑,他们应该相信老校长才是。
就这样,姜舒兰那一份硬核的自愿,被填报了上去。
面对大家的纷纷讨论,姜舒兰并没有参与,填完后,就直接回家了。
外面实在是太冷了!
天寒地冻,多待一秒钟,都刺骨。
填完志愿后,姜舒兰很是安静了一段时间,直到——
公社高中的老师、平乡市教育局的干事,清大招生办的人,以及省城日报的记者,纷纷从外面来到了,他们这安静的生产队。
一路走,一路询问姜家所在的地方。
有好事者问了一句,“同志,你们找姜舒兰做什么?”
公社高中的老师替大家回答了,“姜舒兰是咱们省状元。”
一句话,就解答了所有问题。
这下子,不说问话的人懵了,就是旁边竖起耳朵听的人也跟着懵了下。
姜舒兰?
省状元?
不知道是谁跑掉了一只鞋,赤着脚在雪地里面狂奔,一路朝着姜家喊,“姜舒兰是省状元!”
“来人采访啦!”
这一嗓子,把安静的生产队,都在家猫冬的社员们,全部都给喊了出来。
一时之间,家家户户的门窗大开,穿着棉鞋,就往姜家跑去。
这么大的热闹,可不能错过了。
姜家这会还不知道呢。
全家人都在家里猫冬,直到那一声,姜舒兰是省状元,这声音传了进来。
一开始,大家还以为是自己幻觉。
没想到,到了最后,姜家三哥一下子窜了起来,“我去看看。”
接着,哗啦啦的姜家人都跟着冲了出去。
反倒是当事人,姜舒兰慢吞吞的紧了紧棉衣,揣着一个热红薯,把全身都武装到眼睛,这才跟着出去。
姜家院子内,这会早已经站满了人。
公社的老师,教育局的干事,清大招生办,以及省城来的记者。
再加上生产队的社员和知青办的知青。
就差把姜家给围着的水泄不通。
等姜舒兰一出来,外面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句,“姜舒兰出来了!”
这下子,大家都跟着望了过去。
“舒兰。”
公社的老师喊了一声,“这位是教育局干事,这位是清大招生办的老师,这位是省城的记者。”
姜舒兰捂的严实,只露出一双水灵灵的眼睛,她捏了捏指尖,朝着对方点了点头,“你好。”
声音干净清脆,不带一丝阴霾。
就是太冷静了。
一点没有得到高考状元的激动。
这让公社老师僵硬了下。
他再接再厉的活跃气氛,“姜舒兰同学,你是这次咱们的省状元。”顿了顿,指着清大招生办的人说道,“这位同志,是来给你送录取通知书的。”
这话一落,姜家人差点没高兴的晕过去。
这才是正常人的反应嘛。
清大招生办的同志在心里想道,他把那厚厚的信封递给姜舒兰。
原本,这种录取通知书直接让邮递员送过来就行,但是因为姜舒兰是省状元的身份,这才有了这一招,对方亲自上门来送。
“姜舒兰同学,你打开看看。”
姜舒兰手指紧了下,她接了过来信封,当着全部人的面,撕开了封口处,然后露出了里面的一张录取通知书。
看到那录取通知书,姜舒兰的心顿时揪了下。
她有些失态,“谢谢。”
第二句却是。
“我可以出去下吗?”
她要去找老校长,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这——
大家面面相觑。
“不是,还有个你的采访。”
姜舒兰拧眉,“需要采访什么?”
她这般样子,很有气势,那省城的记者下意识道,“或者,光拍一张照片也行,剩下的我们找你家人采访。”
姜舒兰点了点头,然后站到记者面前,直接道,“拍吧。”
“我赶时间。”
省城记者,“……”没见过这么敷衍的采访人呢。
他忍不住叹了口气,“姜舒兰同学,你这捂的太严实了。”
这哪里拍的了呢。
“就这样,我不想露脸。”
姜舒兰语气平静,但却不是商量,而是告知。
“你拍吗?不拍我就走了。”
“拍拍拍!”
那省城记者顿时让步了,拿着照相机,对着姜舒兰就是一阵咔嚓咔嚓,一连着拍了三张。
姜舒兰朝着姜父姜母道,“爹娘,麻烦招待下他们。”
说完,就急匆匆的离开了院子。
身为家人的他们,自然知道姜舒兰为什么,这么着急的离开。
姜母叹了口气,随即,招呼一众人进屋。
而记者却来了好奇,“这位婶子,不知道状元这会是去干什么了?”
对方明显很着急。
姜母沉默了下,缓缓道来。
而外面。
姜舒兰一出姜家,揣着怀里的通知书,就往老校长那坟地上跑。
一路上,雪花飘落在脸上,又化掉了,不知道是眼泪还是雪水。
姜舒兰没有任何停歇,一口气跑到了目的地。
只是——
看到那坟前还在燃烧着的火纸时,姜舒兰的瞳孔骤然缩了下。
谁?比她来的还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