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奥罗拉(2 / 2)

“我也不知道,但我会在地球上找到答案。”他说得斩钉截铁。

裴洛拉特说:“葛兰,那颗恒星成了一个圆盘。”

的确如此。电脑一直忙着自己的工作,丝毫不理会周围的任何争论。它指挥太空艇逐步接近那颗恒星,如今已来到崔维兹所设定的距离。

此时,他们仍旧远离行星轨道面。电脑将屏幕划分成三部分,以便显示三颗小型的内行星。

位于最内围那颗,表面温度在液态水范围内,并且具有含氧大气层。崔维兹静候电脑计算出它的轨道,初步的粗估似乎很有希望。他让计算继续做下去,因为对行星的运动观测得愈久,各项轨道参数的计算就能做得愈精确。

崔维兹以相当平静的口吻说:“我们看到了一颗可住人行星,极可能可以住人。”

“啊!”在裴洛拉特一贯严肃的脸上,显露出最接近喜悦的神色。

“不过,”崔维兹说,“只怕没有巨型的卫星。事实上,直到目前为止,还没侦测到任何类型的卫星。所以它不是地球,至少和传说中的地球不合。”

“别担心这点,葛兰。”裴洛拉特说,“当我看到气态巨星都没有不寻常的行星环时,就料到不太可能会在这里发现地球。”

“很好。”崔维兹说,“下一步是看看上面有什么样的生命。根据它具有含氧大气层这个事实,我们绝对可以肯定上面有植物生命,不过……”

“也有动物生命,”宝绮思突然说,“而且数量很多。”

“什么?”崔维兹转头望向她。

“我能感测到。虽然在这个距离只有模糊的感觉,但我肯定这颗行星不只可以住人,而且无疑已有居民存在。”

<h4>33</h4>

远星号目前在这个禁忌世界的绕极轨道上,由于距离地表相当远,轨道周期维持在六天多一点。崔维兹似乎不急着离开这个轨道。

“既然这颗行星已有人居住,”他解释道,“而且根据丹尼亚多的说法,上面的居民一度曾是科技先进的人类,也就是第一波殖民者,所谓的太空族,如今他们仍旧可能拥有先进的科技,对于我们这些取而代之的第二波殖民者,他们大概不会有什么好感。我希望他们会自动现身,这样的话,在我们冒险登陆之前,可以先对他们做点了解。”

“他们也许不知道我们在这里。”裴洛拉特说。

“换成我们的话,我们就会知道。因此我必须假设,如果他们真正存在,很可能会试图跟我们接触,甚至想出动来抓我们。”

“但如果他们真的出来追捕我们,而且他们科技先进,我们也许会束手无策……”

“我可不相信。”崔维兹说,“科技的进步不一定能面面俱到,他们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越我们许多,但他们对星际旅行显然并不热中。因为开拓整个银河的是我们而不是他们,而且在帝国历史中,我从未见过任何记录提到他们离开自己的世界,出现在我们眼前。如果他们一直未曾进行太空旅行,怎么可能在太空航行学上取得重大进展?我们或许毫无武装,但即使他们出动战舰,大张旗鼓追猎我们,我们也不可能被抓到——不会的,我们不会束手无策。”

“他们的进步也许是在精神力学方面,可能骡就是个太空族……”

崔维兹耸了耸肩,显然很不高兴。“骡不可能什么都是。盖娅人说他是他们的畸变种,也有人认为他是偶发的突变异种。”

裴洛拉特说:“事实上,还有些其他的臆测——当然,没有人非常当真——说他是个人造的机械。换句话说,就是个机器人,只不过没有用那个名称。”

“假如真有什么东西,具有危险的精神力量,我们就得靠宝绮思来化解。她可以……对了,她正在睡觉吗?”

“她睡了好一阵子,”裴洛拉特说,“但我出来的时候,看到她动了一下。”

“动了一下,是吗?嗯,若有任何事故发生,她必须一叫就醒。这件事你要负责,詹诺夫。”

“好的,葛兰。”裴洛拉特以平静的口吻答道。

崔维兹又将注意力转向电脑。“有件事困扰着我,就是那些入境站。一般说来,它们是一种确切的迹象,代表行星上住着拥有高科技的人类。可是这些——”

“有什么不对劲吗?”

“有几个问题。第一,它们的式样古老,可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第二,除了热辐射,没有其他任何辐射。”

“什么是热辐射?”

“温度高于周遭环境的任何物体,都会发射热辐射。每样东西都能产生这种熟悉的讯号,它具有宽广的频带,由温度决定能量的分布模式,而那些入境站射出的就是这种辐射。如果上面有运转中的人工设备,必定会漏出其他一些非随机的辐射。既然现在只有热辐射,我们可以假设入境站是空的,也许已经空置了几千年;反之,上面若是有人,他们在这方面的科技就极其先进,有办法不让其他辐射外泄。”

“也有可能,”裴洛拉特说,“这颗行星拥有高度文明,但入境站遭到空置,因为我们这些银河殖民者让这颗行星遗世独立太久,他们早已不再担心会有任何外人接近。”

“可能吧。或者,也可能是某种诱饵。”

此时宝绮思走进来,崔维兹从眼角瞥见她,没好气地说:“没错,我们在这里。”

“我知道,”宝绮思说,“而且仍在原来的轨道上,这点我还看得出来。”

裴洛拉特连忙解释:“亲爱的,葛兰十分谨慎。那些入境站似乎没有人,我们还不确定这代表什么。”

“这点根本不必操心。”宝绮思以毫不在乎的口气说,“我们如今环绕的这颗行星,上面没有可侦测的智慧生命迹象。”

崔维兹低头瞪着她,显得惊讶万分。“你在说些什么?你说过……”

“我说过这颗行星上有动物生命,这点的确没错,可是银河中究竟哪个人告诉过你,动物一定就是指人类?”

“你当初侦测到动物生命的时候,为什么不说清楚?”

“因为在那么远的距离,我还没办法判别。我只能确定侦测到了动物神经活动的脉动,可是在那种强度下,我无法分辨蝴蝶和人类。”

“现在呢?”

“现在我们近多了。你也许以为我刚才在睡觉,事实上我没有——或者说,顶多睡了一下子。我刚才,用个不太恰当的说法,正在竭尽全力倾听,想要听到足够复杂而能代表智慧生命的精神活动迹象。”

“结果什么都没有?”

“我敢说,”宝绮思的口气突然变得谨慎,“如果我在这个距离还侦测不到什么,那么在这颗行星上,人类的数目顶多不过几千。如果我们再靠近点,我就能判断得更精确。”

“嗯,这就使得情况大不相同。”崔维兹说,声音中带着几许困惑。

“我认为,”宝绮思看来很困,因此脾气十分暴躁,“你可以中止那些什么辐射分析啦,推理啦,演绎啦,还有天晓得你在做些什么别的。我的盖娅知觉能做得更准确且更有效率。也许你现在可以明白,为什么我说当盖娅人要比孤立体好。”

崔维兹没有立刻答话,显然是在努力克制自己的火气。当他再度开口时,竟然是用很客气,而且几乎正式的口吻。“我很感谢您提供这些消息,然而,您必须知道一件事。打个比方吧,即使我想让嗅觉变得更灵敏,因为这样有很多好处,这个动机却不足以令我放弃人身,甘心变成一只猎犬。”

<h4>34</h4>

当太空艇来到云层下方,在大气层中飘移之际,那个禁忌世界终于呈现他们眼前,看起来出奇老旧。

极地是一片冰雪,跟他们预料的一样,不过范围不太大。山区都是不毛之地,偶尔还能看到冰河,但冰河的范围同样不大。此外还有些小规模的沙漠地带,在各处散布得相当均匀。

如果忽略这些事实,这颗行星其实可说十分美丽。它的陆地面积相当广大,不过形状歪歪扭扭,因此具有极长的海岸线,以及非常辽阔的沿岸平原。它还拥有苍翠茂盛的热带与温带森林,周围环绕着草原。纵然如此,它的老旧面貌仍极其明显。

森林中有许多半秃的区域,部分的草原也显得稀疏干瘦。

“某种植物病虫害吗?”裴洛拉特感到很奇怪。

“不是的,”宝绮思缓缓道,“比那更糟,而且更不容易复原。”

“我见过许多世界,”崔维兹说,“可是从未目睹像这样的。”

“我见过的世界非常少,”宝绮思说,“不过我以盖娅的思想来思考,这个世界的人类想必已经绝迹。”

“为什么?”崔维兹说。

“想想看吧,”宝绮思的口气相当锋利,“没有一个住人世界拥有真正的生态平衡。地球最初必定有过这种平衡,因为它若正是演化出人类的那个世界,就一定曾有很长一段时期,上面没有任何人类,也没有其他能发展出先进科技、有能力改造环境的物种。在那种情况下,一定会有一种自然平衡——当然,它会不断变化。然而,在其他的住人世界上,人类皆曾仔细改造他们的新环境,并且引进各种动植物,但他们创造的生态系统却注定失衡。它只会保有种类有限的物种,不是人类想要的,就是不得不引进的……”

裴洛拉特说:“你知道这让我想起什么吗?对不起,宝绮思,我插个嘴,但这实在太吻合了,我忍不住现在就要告诉你们,免得待会儿忘了。我曾经读过一则古老的创世神话,根据这则神话,生命是在某颗行星上形成的,那里的物种类别有限,都是对人类有用的,或是人类喜欢的那些。后来,最早一批人类做了一件蠢事——别管那是什么,老伙伴,因为那些古老神话通常都是象征性的,如果对其中的内容太过认真,只会把你搞得更糊涂——结果,那颗行星的土壤受到了诅咒。‘必给你长出荆棘和蒺藜来’,那个诅咒是这么说的。不过这段话是以古银河文写成,如果照原文念会更有味道。然而,问题是它真是诅咒吗?人类不喜欢或不想要的东西,例如荆棘和蒺藜,或许是维持生态平衡所必需的。”

宝绮思微微一笑。“实在不可思议,裴,怎么每件事都会让你想起一则传说,而它们有时又那么有启发性。人类在改造一个世界时,总是排除了荆棘和蒺藜,姑且不管那是什么东西,然后人类得努力维持这个世界正常发展。它不像盖娅是个自给自足的生命体,而是一群混杂的孤立体所构成的集合,但这个集合又混杂得不够,因此无法使生态平衡永远维持下去。假如人类消失了,就如同指导者的双手不见了,整个世界的生命形态注定会开始崩溃,而行星将‘反改造’成原本的面貌。”

崔维兹以怀疑的口吻说:“假如真会发生这种事,那也不会很快发生。这个世界也许已经两万年毫无人迹,但大部分似乎仍旧‘照常营业’。”

“当然啦,”宝绮思说,“这要看当初的生态平衡建立得多完善。如果原本是个相当良好的平衡,在失去人类之后,仍然可能维持长久的时间。毕竟,两万年对人类而言虽然极长,跟行星的寿命比较起来,只是一夕之间的事。”

“我想,”裴洛拉特一面说,一面专心凝视行星的景观,“如果这颗行星的环境正在恶化,我们就能确定人类都走光了。”

宝绮思说:“我仍然侦测不到人类层次的精神活动,所以我猜这颗行星确实没有任何人类。不过,一直有些较低层意识所产生的嗡嗡声,层次的高度足以代表鸟类和哺乳动物。可是我仍然无法确定,反改造的程度是否足以显示人类已经绝迹。即使一颗行星有人类居住,如果那个社会不正常,不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生态环境还是有可能恶化。”

“不用说,”裴洛拉特道,“这样的社会很快就会遭到毁灭。我不相信人类不了解保护自己赖以维生的资源有多重要。”

宝绮思说:“我没有你那种对人类理性的乐观信心,裴。我觉得,如果一个行星社会完全由孤立体组成,那么可想而知,为了局部的利益,甚至为了个人的利益,很容易使人忘却行星整体的安危。”

“我并不认为它可想而知,”崔维兹说,“我站在裴洛拉特这一边。事实上,既然有人居住的世界数以千万计,却没一个因为反改造而环境恶化,你对孤立态的恐惧可能夸大了,宝绮思。”

太空艇此时驶出昼半球,进入黑夜的范围。感觉上像是暮色迅疾加深,然后外面就成了一片黑暗,只有在经过晴朗的天空时,还能看到一些星光。

借着精确监看气压与重力强度,远星号得以维持固定的高度。他们目前保持的这个高度,绝对不会撞到隆起的群山,因为这颗行星已经许久未有造山运动。不过为了预防万一,电脑仍然利用“微波指尖”在前面探路。

崔维兹一面凝视着天鹅绒般的黑夜,一面若有所思地说:“我总是认为,要确定一颗行星毫无人迹,最可靠的征状就是暗面毫无可见光。任何拥有科技的文明,都无法忍受黑暗的环境。一旦进入日面,我们就要降低高度。”

“那样做有什么用?”裴洛拉特说,“下面什么都没有。”

“谁说什么都没有?”

“宝绮思说的,你也这么说过。”

“不是的,詹诺夫。我是说没有源自科技的辐射,宝绮思是说没有人类精神活动的迹象,但这并不代表下面什么也没有。即使这颗行星上没有人类,也一定会有某些遗迹。我要寻找的是线索,詹诺夫,就这点而言,科技文明的残留物就可能有用。”

“经过两万年之后?”裴洛拉特的音调逐渐提高,“你认为有什么东西能维持两万年?这里不会有任何胶卷、纸张、印刷品。金属会生锈,木材会腐烂,塑料会碎成颗粒,甚至石头都会粉碎或遭到侵蚀。”

“也许没有两万年那么久。”崔维兹耐心地说,“我所谓的两万年,是说这颗行星上如果没有人类,最长也不会超过这个时间。因为根据康普隆的传说,这个世界两万年前极为繁荣。可是,或许在一千年前,最后一批人类才死亡或消失,或者逃到别处去了。”

他们来到夜面的另一头,曙光随即降临,然后几乎在同一瞬间,出现了灿烂夺目的阳光。

远星号一面降低高度,一面慢慢减速,直到地表的一切都清晰可见。大陆沿岸点缀着许多小岛,现在每个都能看得相当清楚,大多数布满了绿油油的植被。

崔维兹说:“照我看来,我们该去研究那些败损特别严重的地区。我认为人类最集中的区域,便是生态最失衡的地方,反改造有可能以那些地方为源头,不断向外扩散。你的意见如何,宝绮思?”

“的确有此可能。总之,我们对此地缺乏了解,还是从最容易的地方下手比较好。草原和森林会吞噬人类活动的迹象,搜寻那些地方可能只是浪费时间。”

“我突然想到,”裴洛拉特说,“一个世界不论有些什么东西,最终都应该达到一种平衡,而且可能会发展出新的物种,使恶劣的环境重新改头换面。”

“是有这个可能,裴,”宝绮思说,“这要看当初那个世界的失衡有多严重。至于说一个世界会自我治疗,经由演化达到新的平衡,所需的时间可要比两万年多得多,恐怕得几百万年才行。”

此时远星号不再环绕这个世界飞行,它缓缓滑翔了五百公里,这一带长满了石楠树与刺金雀花,其间还穿插着一些小树丛。

“你们认为那是什么?”崔维兹突然说,同时伸手向前指去。此时太空艇不再飘移,停留在半空中。重力引擎调到了最高挡,将行星重力场几乎完全中和,因而传来一种轻微但持续不断的嗡嗡声。

崔维兹所指的地方,其实没什么值得一看的。放眼望去,只有一些乱七八糟的土堆,上面长着稀稀疏疏的杂草。

“我看不出什么名堂。”裴洛拉特说。

“那堆破烂中有个四四方方的结构,还有几条平行线,你还能看到一些互相垂直的模糊线条,看到没有?看到没有?那不可能是天然形成的,一定是人工建筑物,看得出原本是地基和围墙,清楚得好像它们依旧耸立在那里。”

“即使真的是,”裴洛拉特说,“也只不过是个废墟。如果我们要做考古研究,我们就得拼命地挖呀挖,专业人士要花上好几年才能妥善……”

“没错,但我们没时间妥善处理。那也许是一座古城的外围,某些部分可能尚未倾倒。我们跟着那些线条走,看看会把我们带到哪里。”

在那个区域某一端,树木丛聚较密之处,他们发现几堵耸立的墙垣。或者应该说,只有部分仍旧屹立。

崔维兹说:“这是个不错的开始,我们要着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