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 金童玉女
“武王杯上失踪的化神宗师都回来了?”
司明看着《兼爱和平报》的头版头条,不由得讶异出声,随后仔细阅读报导的内容。
可惜,报纸上并没有详细说明这群化神宗师去了哪里,只说他们中了藐天会和妖族的算计,被传送到一个不知名的所在,好不容易才回来,但人数不齐,仍有几人并未回归,不知是发生了意外还是主动选择留下。
此外,新闻还提到军神回归后,立即接管整顿军务,扫清仍残存在英国的一些零散妖兽,从认为是替战神犯下的错谬扫尾。
没错,很多人认为正是因为巴神荒临时抽身去守护神柱,从而导致正面战场上虽然击败了妖族大军,却没能取得全歼的战绩,于是在战争结束后,这些溃逃的妖兽四下逃窜进入英国境内,成为了流寇,给英国带来了不小的损失,许多房屋农田因此遭到破坏,更有百姓被妖兽偷袭杀害。
其实就司明看来,巴神荒在没在战场指挥,结果都是一样,顶多是让溃逃的妖兽减少一些,但休想全歼妖兽,甚至有可能因为他的存在,导致妖族大军提前溃败,令逃走的妖兽变得更多,适得其反。
巴神荒的实力固然毋庸置疑,轻松打得妖王怀疑妖生,但他也没有能力将逃窜的妖兽全部拦下,就他展现的武学来看,更适合单挑强者,而非群灭弱者,当然,就算换上司明到处甩核能光弹,也只是减少逃亡妖兽的数量,同样不可能做到全歼,除非能练出多重影分身的本领。
然而,这些客观的理由并不能说服那些财产受到损失,或者失去家人的百姓,也许巴神荒留在战场,不仅不能阻止妖军溃败,还导致神柱被破坏,赔了夫人又折兵,但这样的情况终究没有发生,于是很多人痛骂战神为了保护海洲的安全而牺牲了本国的利益。
神柱被摧毁的恶果他们没有体会过,自然也不清楚神柱被保护的意义,而且神柱被保护是大家都受益,妖兽入侵却是只有他们英国遭难,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这笔买卖怎么看都不合算。
即便是那些明白事理的人,也觉得如果当初巴神荒没有拒绝加入多国联军,就不会有那么多麻烦事,浑然忘了当初巴神荒宣布英国独自作战时,他们是如何欢呼终于不用受那些累赘拖累,称赞战神做出了极其英明的决定。
司明在知晓这些情况后也颇感无奈,巴神荒的及时驰援帮助他击退了妖王,这份人情一直记在心中,可惜他管不到英国的舆论宣传,否则倒是能替对方分担一些压力,而英国官府似乎除了禁言管制外,也不懂得其它的宣传方法,这点上倒是跟素国相同,或者说,世上的政府官僚的思维都是相同的,似乎他们一言令下,老百姓就不会开口说话了。
在司明回国之前,英国正为了消灭这群如流寇般四处破坏的妖兽而忙得焦头烂额,甚至不得不请墨侠卫帮忙,战神巴神荒没能发挥出他在战场上的作用,这方面似乎真的非他所长。
“从报纸上的新闻来看,这名军神想到对付妖兽的办法了,似乎还颇具成效,这下却是摘了桃子。”
如今英国的舆论对巴神荒十分不利,大有将他之前打败妖军的功劳尽数抹消的感觉,并将各种赞誉送给了来收尾的军神黄焱,理由大概是“同样的战役换军神指挥结果一定会更好”,这种在真正的兵法家眼中错漏百出的说辞,却得到不少人的认可。
“应该跟抹黑雷王的情况相同,都是有心人在暗中推动,就是不知道对方图个啥。”
司明想了一会想不出个所以然,便将报纸扔到一旁,懒得思考,反正巴神荒也用不着他来担心,哪怕舆论局面再恶劣,对方依旧稳如泰山。
在这个伟力归于个人的世界,只要实力还在,其余皆是浮云,想来英国政府也不会白痴到做出自毁长城的行为,他们真要敢赶人,绝对有一大票国家的首脑挥舞着空白支票热情邀请战神入籍,在海洲,巴神荒已经是站在最顶峰位置的强者,更胜核弹的存在,说是镇压国运的神器都不为过。
就算没有超凡武力的世界,有才能的人同样会得到尊重,比如战国时有一段《田子方诫子击》的故事,说魏国太子子击出行,在路上遇见老师田子方,下车行礼拜见,田子方不还礼。
子击恼羞不已,忍不住道:“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意思说,到底富贵的人能对人骄傲呢,还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呢?却是暗讽田子方出身贫贱。
于是田子方一点也不给面子的回答:“当然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富贵的人怎么敢对人骄傲呢?国君如果对人骄傲,那么就要失去国家,大夫如果对人骄傲,那么就将失去封地,所谓的贵族,离开了封地就什么都不是,但那些贫贱的士人,如果谏言没有被采纳,行为也和主家不投机,大不了穿上鞋子就走,便是四海漂泊,到哪儿去不会被奉为贵宾呢!”
子击听完后,低头谢罪。
田子方的话并非自吹自擂,给自己脸上贴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战神吴起,他文能安邦定国,改革变法,武能横扫千军,百战百胜,在鲁国时,鲁国弱齐国强,他能率鲁兵吊打齐兵;
后来投魏,魏国弱而秦国强,吴起率魏武卒大破秦军,夺秦国河西之地,令秦兵不敢过河,建立魏武卒的神话;
等魏文侯去世,魏武侯继位,因为忌惮吴起的才能,迫使吴起出走投弱楚,之后吴起变法增强楚国国力,又率楚兵暴打魏国,破了自己一手建立的魏武卒神话。
吴起一生主导大小战役共76次,64胜12平,无一败绩,且多为以弱胜强,这样能出将入相的人物,自然是到哪里都会得到重用,故而他前脚离开魏国,后脚就被楚国请去作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