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兕子听得睡着了……我去把她抱回了宫。”
“从兄长家一路抱回宫吗?让人瞧见了可不太好。”
“无忌家没有外人,不必担心这个。当时把丽质嫁给冲儿,不就是图离得近,都是一家人吗?”
……
“大家看,这是长乐公主的墓志,洋洋洒洒一千多字,用非常华丽的辞藻赞美了这位备受宠爱的公主殿下,其中这句‘皎若夜月之照琼林,烂若晨霞之映珠浦[5]’我本人尤其喜欢,仿佛可以透过这句话看见一位穿着大唐华美襦裙、天生丽质的公主殿下……”
导游对解说词信手拈来,“她不仅美丽,而且尤其聪慧。当年太宗欲分封诸王与功臣为世袭刺史,长孙无忌等大臣屡谏无效。长孙无忌遂请长乐公主进宫劝说,太宗听取了公主的建议,才取消了这个想法……[6]”
李世民静默地听了很久,走过彩绘陶俑和神道碑,走过车马图和墓志铭……就好像走过了女儿二十三年的人生。
“我发现……”
“嗯?”长孙无忧一句句地看着墓志。
“我发现无论多大的事,落到史书上其实就一句话。事如此,人也一样。”他低落地说。
“毕竟,历史太长,而人寿太短。”长孙无忧宽慰道,“古往今来那么多帝王将相,皇图霸业,放在史书上,也不过几句话罢了。可大唐的百姓知道你为他们做了什么,他们会记得,也会感念。”
李世民沉默着,不应声。
长孙无忧便知晓这次有点难哄了,她想了想,提起了一件很久远的事。
“裴寂坚壁清野,致使百姓怨声载道那件事你还记得吗?”
“……记得。”这他如何能忘?
“那次父皇不得已将仅剩的军队交给你,送你出征。但大军走得匆忙,你履冰渡过黄河,屯兵柏壁,粮草没来得及跟上,大家都很发愁。可你只是发了一道王教,告诉百姓秦王来了,就解决了粮草问题。[7]”
“……嗯。”
“因为他们知道你来了,不是李元吉,不是裴寂,不是任何一个大唐将军,就只是因为是你,是战无不胜、秋毫无犯的秦王,所以百姓们争相为你送粮,高高兴兴地期待你能打胜仗。后来果真打赢了。”
“……”李世民隐隐意识到她想说什么了,但因为是长孙无忧,他便一言不发地听了下去。
“百姓们想要的很少,你最清楚不过了,有地种有饭吃有盼头,日子能将就过得下去,不会被任意凌虐至死,就够了。他们相信你,是因为你不会辜负他们的信任。”长孙无忧缓缓道,“大唐的百姓是这样,未来的观众也是这样。”
“……朝堂之上不会同意的。”
“你早就在考虑朝会的事了,也就是说,其实你自己是想同意的。”长孙无忧笃定道。
“我没有。”李世民不肯承认。
“即便没有,你也动摇了吧?”长孙无忧没有直接跟他争,而是更委婉了一点,“你是因何事动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