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福被‘磨’了大半天,此时有气无力但还记得他是两人领导,下官第一天在他这儿上班,便说:“王伴伴给两位见面礼,就给银子吧,一人赏三十两银子。”
二人谢过殿下,出门时也高兴许多。
温良洳家里小有钱才,在当地也有些名望,不过温氏一族子嗣凋零不丰,比不得世家大族,他自小学问好,要是科举也能考中进士,不过父亲替他张罗旧交给他保荐了一个官做。
先前温良洳是在礼部当差的,正五品。礼部主外交、礼仪方面,近年来大盛也没和别的小国开战,外加圣上也不出远门,礼部还是很清闲的。
结果万万没想到,一封调令,让他去东宫做宾客。
宾客也好,和以前的活差不多,只是去了东宫这就相当是站了队,他在礼部做官,是本朝的臣子……
同僚面上恭喜,实则温良洳知道,多是笑他,这是:明升暗降了。不过去东宫就去东宫吧。
过去一个月中,太子要开勤学所让内侍读书、太子顽皮喜欢玩乐、太子与内侍亲近等等。温良洳心想,他这个宾客以后不太好做。
今日第一天到东宫报到,见到了传说中‘顽劣’、‘不思进取’的太子殿下,出宫前,温良洳手里捧着冰凉的白银锭子,心里一笑,殿下是好太子,与外头传言不同。
他自是不缺钱,但是另一位文大人怕是缺这个。
殿下给他们二人同赏银钱,赏之前还看了下他,眼底坦坦荡荡什么都写着了:这位温良洳大人是个心胸坦荡之人不会计较赏银一样多的。
温良洳笑出了声。
他觉得这份差事不难当,他说的有理,殿下哪怕不愿意也会同意,不过也不会一味‘委屈’自己,找到了平衡之法。
谁都请了,但也都能玩好尽兴。
以后在东宫可比在礼部有趣多。
另一位文而旦捧着银子也乐呵呵的,三十两银子家中能过个好年,来年嚼头用度也能清减一些,拱手作揖让温大人先行,温大人点头谢过,却不走在原地等他,文而旦便略差温大人一个肩膀距离,略略后一些走,两人看着并排行走出宫。
外出闲聊,温大人开的头,都是感叹一些‘快过年了’、‘文大人家中年货可备上了’这些话,文而旦一一回了,知道温大人有意交好,当即也安心了些。
东宫真是好差事,殿下仁厚,上官也是好脾气的。
太好了。文而旦坐上车子,车夫驾马回小宅院。文家宅院距离太极宫驾马回去也得跑半个多时辰,就在葫芦山那边巷子,一座二进小宅院,住着一家主仆七口人。
来年儿子儿媳还要添丁,文而旦便想租个大点宅子,钱够了。
他是三甲出身,成绩平平,以前在翰林从九品官,做了七八年了,俸禄银子是攒不下多少,要养家糊口,时不时还要给老家村里寄一些,只能租房子住。
现今好了。
“我在东宫当值,从九品升到了正七品,俸禄涨了,今日殿下还赏了三十两银子……”
父母花白的头发掉落的门牙都掩不住惊喜笑了起来。
大盛官员俸禄分别为:奉银、禄米、绢布。拿文而旦以前从九品官来说,每个月月银一两半,发禄米还有布的,全家主仆七口人吃禄米其实有点勉强,堪堪够,文家还在院子里种了菜、养鸡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