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术,这种听起来危险的操作,实际上是人类医学史上最早的手术之一。
早在公元前1500年,已经有大胆的医生尝试割喉以解除窒息。
三千年后,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气管套管应运而生。十六世纪的医学家已尝试用柔软的银制作出人类呼吸道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桥梁。
“按这个图纸用银打造,再尽量做个小一号的,可以插稳在大管中就行。”李明夷补充道。
除了代替被梗阻的上呼吸道,气管套管还是久卧病人排痰的重要器械之一。严格来说,这种插管需要双层套管,方便取出内管清理黏着的分泌物。
“这样式不难,本地的银匠应该可为。”赵良行立刻交托萧刺史去办。
等他回来的时候,却见李明夷仍在捣鼓什么。
在他手上是一根黑色的细长管子,瞧着倒是眼熟。赵良行在脑海里搜刮片刻,脸色忽然一变。
“这是李郎你的……”
“听诊器。”李明夷若无其事地将听诊器上剪下的橡胶管折了折。
这只配合他身高臂展定制的听诊器,直胶管部分有五十厘米以上,他在仆固怀恩的体表比过,大致符合胃管插管的深度。
内径虽然略细了些,但已足够液体通过。
对于气切的病人,食物与药液一旦被误吸入呼吸道,就会引发十分棘手的肺部感染,这是李明夷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见到的。
为保证仆固怀恩顺利挺过这一关,他剪开自己唯一的听诊器,将其中的橡胶管部分改造为临时一用的胃管。
剩下的听筒和探头孤零零地躺在桌案上。
这只跟随他来到一千年前意义重大的听诊器,如今已经被拆得零碎。
然而对于一个真正的临床医生,哪怕只用两个杯子一根线,已足够听见人体的声音。
李明夷将剪好的胶管浸泡进酒精中。
所有的关键器械准备完毕。
现在他将一个人完成这个时空世界上第一例气管切开术。
一个时辰后,手术正式开始。
站在手术室中的,除了李明夷这个孤独的主刀医师,就是稍远几步、随时准备协助抢救的军医长赵良行。他虽没有无菌手术经验,但漫长的军旅生涯所带来的外科技巧,是晚辈们同样难以企及的。
气道本身的手术无法以甜油进行气体麻醉,李明夷只能将仆固怀恩的手脚捆在手术台上,祈祷这头老虎再多睡会。
在切开气管前,他先利用一根稍粗的铁丝作为胃管的导丝,蘸取少量油液后,将这只稍软些的胶管轻轻探入病人的一侧鼻孔。
十余厘米的管道没入鼻中,手掌很快感受到咽部开始的阻力。李明夷缓缓托起这颗沉睡的脑袋,将他下颌贴在胸前,右手则继续将长管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