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固怀恩扫他一眼,赌气般板着张脸:“休息不了。”
这牛脾气,也只有主帅郭子仪牵得动了。
李明夷不打算浪费时间做无谓的争执,正想告退,便听马蹄阵阵,传信的士兵踏破午休时的宁静,高声喝着:“报——”
刚刚还耍着脾气的仆固怀恩立刻起身,甚至来不及喝退军医,三两步上前,一把将还在勒马的信兵抓了下来。
“快报!”
那信兵气喘吁吁,见有不熟悉的面孔在侧,不由将音量压得极低,却难掩语气中的惊恐。
“回禀将军,燕兵,燕兵已逼近永丰仓!”
李明夷刚准备迈出的步伐怔在原地。
永丰仓就在潼关西侧不远,渭水河畔。顾名思义,乃物资重地。
安守忠竟然没有回防长安,反而带领燕兵从凤翔直接杀来,甚至准备贴脸地驻兵在永丰仓。
急性子的仆固怀恩,并未露出分毫惊讶,只冷冷松开攥紧的拳头。
“传令下去,全军戒备。”
安守忠部即将进驻永丰仓的消息很快传遍全营。
身在军医处的凌策,第一反应就是:“怎么可能?!”
没有他那么熟悉战场格局的军医们,脸上也都是匪夷所思的表情。
这不寻常的战报意味着——安守忠部,在短时间内行军数百里逼至凤翔,被迫从凤翔东撤后,又跨过几乎两倍的路途杀至潼关。
行军作战可不是旅游观光,人数以万计的军团不像信兵一样轻装上阵,即便已经领教过燕兵的跑速,这种持续快速推进兵线的打法也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短短十日,横跳千里。
这是何等的速度与耐力。
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凌策,震惊的却是另外一回事。
“长安城外地势开阔,对骑兵相当有利。”他将随身携带的地形草图往地上一铺,也不管军医们能不能听懂,一股脑地说下去。
“郭公最开始想双线逼靠,便是不愿直接在长安城外决战。即便战在长安,也得设法限制住他们的骑兵。”分析至此,凌策忽然停下声音。
现在安守忠竟然主动抛下了主场作战和地理上的优势,再一次放弃驻城,不顾一切地奔袭潼关。
理由只有一个。
潼关一战,让安守忠充分意识到了朔方军的战术和战力水平,不敢再姑息放任。战场嗅觉敏感的他已经判断出,卡在交通命脉上的两万唐军,就是这场包围战的关键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