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和济双鬓斑白,长子已于一年前就任吏部尚书,一门两尚书,端的是光宗耀祖,而长子就任后,他就提出了致仕,只是彼时工部还在改组,这才又留了一年。

他将这些年工部研究的各式事物整理成册,一部留在工部,一部呈给楚煜鸢。

看着楚煜鸢翻看他整理的各式图册,封和济有些遗憾:“陛下所得的这些奇思妙想,若能成功,必是百姓之福,可惜……老臣惭愧啊。”

楚煜鸢摇摇头:“卿不必多虑,不到时候罢了。”

这些年他陆续将从系统那里得到的各式工业产品下发工部研发,然而想要复刻后世的科技并不容易,成功的少,失败的多。

而更要命的是,一些东西的出现反而是祸非福。

例如康元六年就被工部弄出来的手摇纺织机(注1),楚煜鸢试着在纺织业发达的江南一带推广,效率飞升导致江南布庄飞速扩张,农户纷纷投身商行,土地相继荒废;紧接着便是布庄的兼并扩张和随之而来“布吃人”……江南险些生乱。

江南道布政使及时出手,废了所有纺纱机,恢复农户生产,控制布庄出货量,才勉强稳住民生。

这给了楚煜鸢和朝中大臣一个深刻的教训,他算是深刻体会到了何为“生产力需和生产关系的匹配”。

山雪明等人闻言各自心有戚戚,时间一长,他们自然知道当初的神人给皇帝描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他们也在努力朝着那个方向行进,希望能铸就盛世青史留名。然而显示给了当头一棒,生动诠释了何为历史进程不容更改。

故而君臣均放缓了自己的脚步,专注发展维系民生,逐步推进各项技术的发展,后世的种种宏图,最终成了君王摆在书案的愿景,有待后世之人继续努力。

如今朝堂新人换旧人,封和济已是除了沐文轩之外,先皇时期留下最后一位重臣了。

他整肃衣冠,庄重行礼:“日后老臣便不能陪伴陛下左右了,愿陛下龙体安康,愿我大楚风调雨顺,愿诸位同僚同心戮力,造福万民。”

众人亦是正容回礼。

楚煜鸢看着这位也算长辈的老臣:“山高水长,还望卿善自珍重。”

封和济慈祥地笑起来:“臣谢过陛下。”

而封和济离京后没多久,沐文轩携昔日的珍妃,如今的布军师也入宫辞行。

这完全出乎了楚煜鸢的意料:“这是为何?”

沐文轩笑起来:“陛下,漠北臣服,禁军焕然一新,西北三军后继有人,您身边又有岁君保护……已经用不上臣了,臣少年以来一路征战沙场,混迹官场,着实有些疲惫,故而趁着现在年轻,想要去各地看看,还望陛下允准。”

楚煜鸢沉默。

若论感情,年少时一直庇护他的沐文轩比封和济深多了,此时乍闻故人辞行,心情着实复杂难言。

他又看向布军师:“军师呢?又为何要走?”

布军师亦是展开笑容,伤痕背后的绝世容颜仿佛发着光,声音柔和地说道:“陛下,臣昔日出宫,本就为了一份自由自在,只是为了报恩才留在军中,如今军中无事天下太平,臣也想四处走走,以全儿时心愿。”

楚煜鸢又是一阵沉默:“除夕快到了,二位不妨过了年节再出发。”

沐文轩和布军师对视一眼,沐文轩笑道:“那是自然,早就听说今年陛下特许玉京城内办一个全城共庆的庙会,臣等怎么也要凑了这个热闹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