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1 / 2)

然而香柜刚开,名声不显,二楼多是来挑选布料和成衣的客人。

谁也没想到会有人在香中动手脚。

简直丧心病狂!

陈不逊皱眉问道:“你既然负责香思坊的柜台,为何香被人动了手脚,你却毫无察觉?要知道,此案你是最大的嫌疑人!”

小二险些被吓哭:“冤枉啊大人!小人实在冤枉!我在千丝坊干了三四年,从来没有过二心,怎么可能敢在香中动手脚?”

陈不逊冷着脸继续盘问,小二绞尽脑汁的回忆当时的景象。

今日来千丝坊采买的客人不算少,有些熟客刚来就被小二招呼走了,还有些生客需要招待,他守着的香柜恰好无人,便去帮忙。

再回到香柜不久后便出事了。

小二仔细想了又想,斟酌道:“大人,定然是那几个生面孔搞的鬼,我们千丝坊的熟客很多,不可能会动这种手脚。”

陈不逊一听有戏,当即挺直身子问道:“你可还记得他们长什么模样?”

“是两个女子,说要来买细绸做小衣,都是十五六岁的年纪,”小二说着忍不住迟疑,“不过那二人不像是主子,像是大户人家的丫鬟,我问她们是哪家的丫鬟,也不回答我。”

陈不逊眼中划过一抹了然,当即找来画师画那两个女子的样貌。

他早年在大理寺时,对京城店铺的生意做过深入了解,寻常的布庄生意大头便是给各家主子供货,其中必然有采买的管事,小头便是百姓。

偶尔也有主子带着下人亲自来挑选布料,但大都图个乐趣,商户也乐得攀交情,主动送货上门。

只两个丫鬟,没有管事,亦没有主子的来采买布料,并不常见。

得了那两名女子的画像后,陈不逊便分给衙卫们追查线索,可惜大户人家的丫鬟也不常露面,得到的消息实在有限。

这条路走不通,陈不逊只好尝试另一条路。

他找上了宋蕴。

宋蕴初来金安府不久,本不该树敌,金安府的状况不同于兹阳县,香铺众多,多一家少一家没什么区别。

如此来说,在香料中动手脚的缘由便十分有限。

宋蕴沉默片刻,轻声道:“陈大人,你可还记得刘庚?”

“记得,他怎么了?”陈不逊纳闷,“他如今还在大牢中,不可能被放出来。”

倒是有人想走他的途径,以银代刑。

宋蕴眼睑低垂:“刘庚有一个姑姑,恰好在落霞阁中,被人称为刘娘子。前几日我出门寻一个故人,碰上她,吵了几句嘴。”

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