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寻常的午后,不寻常的是前线传来消息, 谢叶瑶又破了一城, 而今原州只剩下寥寥六个城池, 没能入江易周的手。
本来两人都在埋头苦干,处理公文, 结果江易雅突然来了这么一句话,将话题一下子扯到了时间啊, 岁月啊上面。
十分有哲学气息。
江易周不太喜欢。
人的思想一旦落入哲学,就容易离家出走, 发发呆,时间便能过去好久。
她是个务实的人,只喜欢埋头干事。
所以江易周没有跟江易雅搭话,而是说起另一件事,“过几日就是中秋佳节,今年年头不好,好几处秋收欠佳,中秋节可以在城中办一办,热闹热闹。”
手底下掌握的地盘越来越大,差异也就越来越大,同一个时间段,一个地方可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另一个地方可能就需要她调遣赈灾粮过去赈灾。
江易周已经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这种天差地别,并且还能忙里偷闲,想想怎么娱乐娱乐,缓解压力。
江易雅见江易周一句没提李凝香,就知道江易周是不想就这个话题深入。
江易雅便也先将李凝香放到了一边,她们对京城的一切都无能为力,说多了,其实除了给自己添加压力外,并无其他作用。
“中秋节是团圆节,要不让原州那边的兵,回来一部分?”
江易雅这个提议倒是不错。
谢叶瑶势如破竹,已经打得原州那边的军队溃不成军,之所以没有一口气将剩下的城池攻下来,不是谢叶瑶不行,而是江易周这边不行。
江易周没有足够的人去接管那么多城池,谢叶瑶必须放缓脚步,给人才库喘口气的机会。
接下来攻城都快不起来,与其让大军在外头过节,不如选一部分回来,还能省些粮草。
谢叶瑶也能顺便回来一趟。
“好啊,咱们姐妹三人也好久没有聚聚了,我亲自给大姐写一封信,请她回来参加中秋佳节。”
江易周越想越觉得主意不错,拿出信纸便动笔写下了邀约的话语。
江易雅心情也好了一些,她不是只有李凝香一个朋友,其他朋友在她身边,高高兴兴地生活,她也会觉得很高兴。
远在原州的谢叶瑶收到信后,没过几日就安排好,带着一些长州本地的士兵,回长州去了。
前些年一直忙,谢叶瑶已经许久没好好过过中秋节了,江易周在信里反复提及她们之间义结金兰的情谊,谢叶瑶看得鼻头一酸,感动得差点儿哭了。
其实自打谢家被灭门起,她就一直有意识地规避这些团圆佳节,她的亲人全都沉睡地底,此生与她永不复见,团圆佳节就是在刺她的心。
现在有了两位义妹,她才有了再过节的想法。
中秋节将至,长州街头的气氛热闹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