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2 / 2)

也许是因为太过突兀所以皇上在环视考生们时发现了陆浩的举动,眉头微微一挑来了兴趣。

过了一会儿考生们陆陆续续开始动笔,毕竟这场殿试只有一场却只有半天的时间让大家考试所以这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都非常珍贵可不能浪费。

大约过了一个多时辰后,皇上从龙椅上下来了开始站在各个考生周围观看他们写的策论。

有些考生发现皇上站在自己边上直接吓的连字都不知道该怎么写了,这让皇上有些不高兴的皱起了眉头,觉得对方太胆小了如此畏惧自己以后可怎么为自己效力。

皇上走了一会儿之后走到了陆浩面前,观看起陆浩写的策论。

陆浩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绪当中奋笔直书呢,完全没有注意到旁边的皇上。

皇上刚才见不少考生都是直接写海战的必要性或者如何增强海战的战斗力,却没想到陆浩居然以海军为切入点去写海战。

在陆浩的策论当中写出了海军的作用和海上的威胁从而引出增强海战战斗力的重要性,陆浩虽然是用文言文的方式写的但写的挺直白的,直白的皇上都忍不住看入迷了。

不为别的就为陆浩写的可以说写在了皇上的心头上,皇上也没想到居然会有人和自己的思想如此相似,将自己心中的担忧全部给猜中了。皇上看了一眼考卷上的名字,陆浩???皇上好像在哪里听过这个名字只是一时间想不起来。

“小德子,朕是不是在哪里听过陆浩这个名字???”皇上回到龙椅上后对着自己的贴身太监问道。

德公公能够成为皇上的心腹就是他善意收集消息,在皇上有疑惑的时候能够为他解答。因此皇上刚发问,德公公就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启禀皇上,这位陆进士乃是丁承渊先生的关门弟子,之前您收到消息的时候还好奇过能够被丁先生收为关门弟子的人会是什么样的人。还有就是第一场殿试的时候这位陆进士写的策论被周大人进献给您看过,您当时还夸赞陆进士的策论写的好。”

皇上经过德公公的提醒后总算想起陆浩是谁了,丁承渊当年读书天赋上佳还考取了六元及第可惜就是不肯入朝为官。在考取了状元后就辞官了,说喜欢闲云野鹤,皇上也不是个喜欢勉强人的见丁承渊态度坚决也就答应了,只是有些惋惜罢了。

丁承渊离开朝堂后在文坛内闯出了名声,就连皇上也听闻,后来听说他为了给母亲养身体带着他的母亲去了一个小镇子生活大家还为他可惜来着。谁知道一转头就收到了丁承渊又收了一个学生的消息,并且这个学生和以往那些不一样不是世家出生而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子,甚至十几岁才开始读书的,当时大臣们别提多好奇了。

皇上也听了一耳朵,不过并没有放在心上。真正让皇上记住陆浩还是陆浩写的那篇关于闭关锁国的策论,虽然没有说是否赞同但眼睛的人都看的出陆浩支持的是解除闭关锁国。

并且陆浩写出了闭关锁国的利弊,明显是弊端大与利端,这次的主考官乃是皇上的心腹最知晓皇上的心思因此在看到陆浩的这篇策论后就直接进献给了皇上看。皇上在看好后连说了好几个好字,并且亲自为这篇策论定了个好成绩。

如果不让以陆浩的成绩应该在一百五十名开外才是,而不是在九十五名这个不错的成绩。

皇上在第二天早朝的时候将陆浩的这篇策论拿了出来给众大臣们传阅,当看完陆浩的策论后反对皇上解除闭关锁国的声音也减少了许多,因为这皇上对陆浩还是挺有好感的,毕竟解决了他的一个心头病不是。

“原来是他啊,不愧是能够写出闭关锁国利弊的人果然懂朕的心思。”皇上赞赏的说道。

德公公看着皇上对陆浩的欣赏心想这位陆进士以后只要不作死前途应该不错。

陆浩虽然是第一个提笔的却不是第一个落笔的,而是一直到考试快结束的时候才放下笔等待收卷。

考试结束后,所有人就可以退出大殿了,不过虽然退出了大殿却不能离开皇宫而是要站在正德殿外的空地上等待最后的结果。

几乎所有人都忐忑不安猜想自己写的策论能否入皇上的眼,明明已经下午了一个个却热的满头大汗。

几个主考官一起批改策论速度还是挺快的,大约两个时辰左右所有的策论都被看过了,几人挑选出了二十篇他们觉得最好的策论交由皇上进行最后的批阅。

陆浩的那篇也在里面,皇上刚才虽然站在陆浩身边看了一些,但还是忍不住仔仔细细又从头看了一遍真是越看越喜欢。

大臣们将皇上的表情看在眼里,知晓陆浩的这篇被皇上看中了。其实刚才他们也有争论过要不要将这篇给进献上去,因为陆浩第一场的名次不太高,只是想起皇上最近的心思大家最后还是决定送上去,现在看来他们并没有决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