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有趣。”
他想。
*
见宾客坐定,怀王请太子领杯。
闻承暻也不推辞,起身举起手中杯盏,致意道:“今日雅集,孤有三贺。一贺皇兄加封,圣恩博厚;二贺春熙嘉园,幽雅清旷,三贺诸贤达毕至,可堪文坛佳话。”
说罢满饮此杯。
众人也赶紧一饮而尽,只是摄于储君之威,仍然十分拘束,不敢放怀。
闻承暻便又打趣道:“春熙园乃是圣上所赐,难得怀王殿下愿意拿出来让大家同沐天恩,诸贤达今日也得投桃报李,尽展其才,多多写些好诗,这才不算辜负了主人家。”
众人也都笑了,纷纷道:“敢不从命。”
怀王见他心情舒畅,也十分高兴,挥手示意乐工奏乐。
一时间,觞酌流行,丝竹并奏。
宾客们中有文才突出者,都恨不能在太子面前大展身手,个个或诗或赋,宛如八仙过海。
当然也有才疏学陋者,大多是怀王交游的勋贵子弟,轮到他们作诗时,大多拿了家中门客事先作好的诗词充数。
不过太子似乎不太计较这些,不论写得好不好,各个都赏了些东西。
好巧不巧,这一轮的觞杯正好停在了萧扶光前面。
萧扶光起身取过觞杯,仆从连忙奉上纸笔,他便准备随便拿首旧诗敷衍过去。
却听到上首的怀王笑着开口:“慢着!好你个萧期年,好不容易犯到我手上,还想耍滑头?”
见闻承暻不解,他又解释道:“太子有所不知,这萧世子的诗文是极有名气的,又有捷才,能七步成诗。只是他总犯懒,爱拿旧作敷衍人。这回小王做了令官,定不能轻纵了他这毛病。”
“哦?没想到世子竟还有如此文才。”闻承暻含笑看过去,果然只见到那纨绔一双红通通的耳朵,更觉好笑。
“既然如此,不如就请令官出题,世子便效法曹子建让我等开开眼吧。”
虽然什么骚话都敢在心里对小美说,现实中萧扶光却连太子的眼睛都不敢看,只死死盯着地面,“两位殿下有命,学生敢不效劳!还请王爷出题。”
于是怀王便道:“小王前不久给自己在这园子里的落处粗题了‘终南里’三字,你不如便以此为题作一首七律,还要尽叙本次雅集之欢。”
这个题目出的有些刁钻,终南有避世之意,明明以此为题,却还要写这觥筹交错的宴会。
众人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来,就连闻承暻也多了几分兴趣,要看萧扶光如何应对。
却见他只是低头略一思忖,便泼墨挥毫,一气呵成:
东望春熙春可怜,更逢晴日柳含烟。
园深不见终南尽,城上平临北斗悬。
细草偏承佳饮处,轻花微落奉觞前。
王孙对此欢无极,终日无心长自闲。
即便在座的不少都是文采出众之辈,自问也难有如此捷才,一时间纷纷叹服,赞叹不已。
之前想和萧扶光搭话的蓝衣士人更是忍不住面露激赏,罗嘉奕见了,凉飕飕道:“诗文之道都是末流,我辈衣冠中人,终究还是要以经济文章为己要。”
宋如渊听他口气不爽,也不顺着他的意,只说:“萧世子有这等机变的捷才,若是潜心修学,什么文章做不成呢?”
旁边听闲话的几个同年也附和着:“简文兄这话说的很是。”
罗嘉奕顿时气结。
*
见萧扶光果真一挥而就,怀王自是欢喜,笑着将诗文递给闻承暻道:“依小王拙见,仅凭‘终日无心长自闲’一句,萧世子这首诗就合该夺魁了。还请监场看看,小王断的是否公允?”
闻承暻却没想到这小纨绔竟然是真的有几分文采的,实在是人不可貌相,轻笑点头:“皇兄断的自然公允。只是世子如此大才,孤以前竟从未听说过,实在不该。”
萧扶光越身出席,回话道:“学生怠惰,只在微末杂学上有些急智,殿下见笑了。”
闻承暻此时也存了惜才的心,不忍这上佳璞玉白白磋磨了,因此勉励道:“诗词虽是旁门,却足可见你聪明灵秀,若把在诗词上下的苦心用在正经地方,早晚有所成就。”
说着又让常喜捧过彩头来,是一对事先准备好的云纹玉佩,他取过玉佩,亲手交给了对方。
萧扶光脸红红地领了赏,大家都以为他年轻识浅,被太子鼓励了一番,现在害羞点也正常。
毕竟,谁会想到一个斯斯文文坐在那里的玉面小郎君,正在脑海里发癫:【小美,这能不能算定情信物啊!才见面就送定情信物,这叫我怎么好意思呢哈哈哈哈嗝——】
萧扶光狂笑到一半,太子突然回头瞥了他一眼,吓得他真的打了个嗝出来,手忙脚乱的找水喝。
闻明钰在一旁笑死:“看你一眼你就吓成这样,也太没出息了吧!”
萧扶光默默喝水,不予争辩。
毕竟说了也没人信——刚刚太子那一眼,居然好像真的能看穿他的想法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