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急之下,她开始打骂儿子姜书远,虐待他,逼着他去和他素未谋面的父亲打电话求救,想让他父亲可怜他,帮着说说情,让新政府不要收走她的产业、她的田地……

姜宽根本不接姜书远的电话。

最终,走投无路的汪玉桂在偷藏了一部分细软后,主动去找了当地的新政府,说她要把所有的产业全都上交给国家。

就这样,汪玉桂才逃过一劫。

但也是从这时候起,汪玉桂开始看儿子哪儿哪儿不顺眼。

有一次她虐打姜书远的时候,被一个妇女主任看到了。妇女主任很生气,护住姜书远又批评教育汪玉桂,还说你要再这样,我就让你和你丈夫离婚,再把孩子的监护权给他爸爸!

闻言,汪玉桂眼睛一亮!

她心想,如今姜宽当了高官,却又背信弃义地要置她这糟糠妻于死地。

倒不如以退为进,同意和姜宽离婚,再把儿子送到他身边去。

只要她的儿子在他身边,

将来他总会看在儿子的份上,照拂她。

于是,后来汪玉桂又故意在妇女主任的眼皮子底下……差点儿把姜书远打死。

妇女主任大怒,果然主持了这场离婚官司。

姜宽听说组织要劝离,条件是收养儿子?

他犹豫许久,同意了。

就这样,建国那年,三十一岁的姜宽,与二十九岁的汪玉桂离了婚,九岁的儿子姜书远跟了父亲。

离婚后,姜宽带着儿子姜书远生活。

姜宽极度厌恶汪玉桂,连带着也不喜欢儿子姜书远。

姜书远心知肚明。

所以他能不麻烦父亲、就绝不麻烦。

可是,一个九岁的孩子在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怎么可能过得好呢?

常常是渴了、饿了、冷了……

他也不敢说,就默默地忍着。

如果父亲能及时发现,那他就有水喝、有饭吃、有衣穿。

如果父亲没发现,那他只能硬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