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2 / 2)

沈凌之也锻炼出来了,林樾的吆喝声刚停,他就吆喝起来了。

两人一路走一路吆喝,路过沈大伯家时又进去叫了沈奶奶,林樾放点心时还顺手拎了一把椅子,等会儿可以让沈奶奶坐着。

出了沈家,后头陆续跟了几个人,都是拎着一竹篮菌子的,见他们在吆喝也没上前,就在后头和宋寻春说话。

“嫂子,怎么突然想起来做生意了?莫不是樾哥儿的主意?上回去镇上遇见他卖点心,我还买了两块儿呢,味道是不错。”

“都不用问,肯定是,樾哥儿嫁过来之前可没见嫂子她们会做生意,这樾哥儿可真能干,里里外外都是一把手了吧,刚嫁进门就当家,啧啧……”

这话夸得不好听,但今儿要做生意,宋寻春也就没反驳,只是脸上带着谦虚的笑,“樾哥儿是能干,我们享福了,他啊,浑身上下就挑不出一点毛病来,我和淮之他爹都觉得是祖坟冒青烟呢。”

“啊,是吗?还是你们好,什么都敢放手让小辈去干。”

宋寻春笑的更加温柔。“妹子这话说的,家里也就那点儿锅碗瓢盆,有什么好放不开手的?”

沈奶奶也跟着笑,“依我看,樾哥儿管家也没什么不好的,寻春也能歇歇。”

她们说话声音不小,前头的林樾两人自然也听见了,只是都默契地没回头和她说话。

村里这样的人最多,也不是说人坏,但只要哪家日子好过一点儿,就总有许多酸话,时不时就要膈应你一下,让你计较也不是,不计较也不是。

临水村不大,一行人一刻钟不到就到了村子后头的大石头旁。

这块石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掉在这里的,比人还要高不少,但四周又很平整,路边还有两棵桂花树,除了村口,大家最爱来的地方就是这里,也算是临水村的标志了。

树下已经坐了四五个人,见林樾他们过来立马就迎上去了。

走在最前面的是村长媳妇郝雨兰。之前还帮林樾他们说过话,“哎哟,叔母怎么也来了?樾哥儿,寻春妹子,你们可算来了,再不来我们都想上你家了。”

沈奶奶直起腰,轻笑道:“年纪大了,一天坐在家里也不是事儿,跟着樾哥儿他们出来溜达溜达。”

因宋寻春只是今天来,所以便以林樾为主,这会儿也是林樾跟着回话,“婶儿,让你们久等了,这不是第一天嘛,总要多做些准备再来。”

四周还围着几个人,林樾一一叫过去,最后还是卡壳了,悄悄回头看宋寻春,却发现宋寻春也在摇头。

好在刚才郝雨兰开口了,“这是我娘家弟夫,昨儿我回娘家,他听说咱们村里有人收菌子,今儿便从他们村山上捡了菌子来了。”

每个村后头都有自己的山,等闲是不能随便去其他村的山里的,无论是砍柴还是捡菌子都不行,郝雨兰也清楚这一点,直接就说了。

林樾微笑颔首,“原来如此,小叔叔之后可以稍微来晚些,每天差不多都是这个时辰收菌子。”

头戴木簪的夫郎看着不算年轻,但很是腼腆,闻言抿嘴笑了一下,“多谢你,我记下了。”

说话的功夫,沈凌之也借了秤回来了,“娘,哥哥,这是借的李木匠家的秤,我先放地上啦。”

郝雨兰疑惑道:“怎么还去借秤了?莫不是家里的坏了?早知道就把我家的带上了,省得你们去借。”

林樾连忙摇头,“没有的事儿,婶儿你想多了,我家的没坏,只是第一次做生意,这斤两上总要小心些,便找李木匠借了一个来对比着用,明儿就只用一个秤了。”

“哎呀这话说得,大家乡里乡亲的,还能不相信你们吗?”

林樾没接这话茬,只笑着道:“不是担心这个,只是怕家里的秤许久不用,失了准头,这才借的。”

又寒暄了几句,见等着的人越来越多,林樾便停了话头,扬声道:“各位乡亲,收菌子的价钱方才已经吆喝过了,实话说并没有镇上的高,若是有嫌价钱低的,还是建议大家去镇上卖。”

随后又把昨儿商量好该注意的都说了一遍,比如根部去泥,长辈陪同之类的,也算丑话说在前头了。

话刚说完,就有几个小孩儿又拎着篮子跑回去叫自家爹娘了。

而率先开口的还是郝雨兰,“放心吧,樾哥儿,我们心里都有数。”

林樾脸上带了感激,“我年轻不经事儿,多谢婶子,那咱们就开始称吧。”

沈凌之突然抬起手,露出了手里拿的南瓜叶,“这儿有南瓜叶,可以擦泥,还不会把菌子擦坏。”

不管是不是心甘情愿,周围的人还是一人接过一片叶子,蹲在原地就开始擦泥。

反倒是郝雨兰的弟夫,直接就把篮子递过来了,里头的菌子都是干干净净的。

“劳烦樾哥儿先称一下我的。”

林樾扬起个笑,“好嘞,这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