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低低交谈几句,然后各自分开。
这时候有人拉着一个大车高声喊着:“收夜香了!”
两人目光被吸引,同时扭头看了过来,三人打了一个照面。
拉大车的人脸上露出笑容,微微点头,然后继续高喊。
一切如常。
这夜香指的就是五谷轮回之物。
在唐朝是专门有干这个职业的,俗称就是掏大粪。
历史上有记载,长安城之中有个叫罗会的人,就是专门干这个行当的商人。
居然还干成了长安的顶级富豪。
不过这人也是闲不住的命。
家资巨万,良田无数,可是依然还干这份职业。
别人就觉得有些不太理解。
赚钱的买卖那么多,为什么要干这些腌臜的事呢?
罗会便说道。
吾中间停废一二年,奴婢死亡,牛马散失。
复业已来,家途稍遂。
非情愿也,分合如此。
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我闲不下来。
刚闲下来,这一年下来家中就出各种事儿,重操旧业以后感觉什么事都顺了。
当然现在拉着大车的人可不是罗会,而是封常清派过来的人。
就在长安城门即将关闭之时,有个衣衫褴褛之人急匆匆出了城门。
李瑁这边即将安寝,封常清赶来拜见,脸色非常的慎重。
一看他的脸色,李瑁便猜到了几分。
“只查到了幕后之人?”
封常清点了点头。
“皇甫温今天晚上本人私会,这人是太子殿下身旁的贴身太监鱼朝恩。”
李瑁一听眉头一皱。
“确定没有看错吗?”
封常清很是确信的说道:“看得很清楚!”
这一下李瑁沉吟起来,李亨怎么会做这种事呢?
一把火烧了自己的仓库,没办法向公众交代,他的确会为此事为难。
可是万一这件事儿一旦爆出来。
那李亨这个太子声明就会一落千丈,算算代价是不是有些太高了点?
这时候封常清开口询问:“王爷,接下来咱们应该怎么做为好?”
考虑了一阵李瑁这才说道:“派人盯着这个皇甫温,想办法从他口中套出话来,最好是能够神不知鬼不觉。”
这一下可把封常清给难为到了,因此皱起眉头来。
李瑁略微一想,便给他出主意。
“可以派个人过去接触此人,多花银子,也不用急于一时。”
这一次的火灾虽然知道了幕后主谋,但是现在不是追究的时候。
利用这个皇甫温,说不定还能够知道将来李亨的打算。
这世上的事情就是如此,有时候看起来是危机,只要利用好了,就能够转危为安。
封常清当下便说道:“既然如此,那我这边就安排。”
这时候李瑁叹了一口气。
“看起来我这三哥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明智啊。”
原本他以为有了李瑛的前车之鉴,现在的李亨肯定会更加小心谨慎。
没想到私底下还会出这种招数。
不过他并不知道的就是。
这事情李亨并不知情。
要知道这年头宠幸宦官已经成了风气。
毕竟高力士和杨思勖朱玉在前,因此李瑁对于自己的贴身太监鱼朝恩也很是宠信。
有一次他听闻,丰王李珙对于李瑛至死多有微词。
因此他心里就关注此事。
他跟黄梁都是太监,言语之间多有试探。
最近一段时间,李瑁风头正劲,惹的李拱多少有些不满。
因此鱼朝恩就利用此事想要来帮自己家主子做一些事情,便有了如今的局面。
当然这些事情李瑁并不清楚。
他这时候正在忙着定规矩。
高适此时拱手说道:“王爷,第一批纺织车马上就要造出来了,最多需要三天的时间。”
“这是我心中揣摩的一些建议,还请王爷斧正。”
李瑁拿过来一看,脸上露出思索之色。
“你让这些纺织户按照一定的比例,每年交出布匹抵价纺车原也不错。”
“不过这纺织车造出来颇为花费功夫,因此这规矩还是要改善一改。”
“告诉这些村民,每年会进行考核,莫等将房车取回,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至于忧者赏钱赏物,毕竟眼前最重要的就是要短时间之内把纺给支出来。”
虽然说现在李隆基已经决定要推广白叠子。
但是像新式纺织车这种东西,外面还没有。
所以要把东西集中起来,如果大量流出的话,未必是什么好事。
以免到时候会被有心之人钻了空子。
高适也是一个聪明人,听到这里心中便有所猜测。
“我也只是担心那些商人们会介此,利用这些百姓收购纺织车?”
李瑁点了点头:“他们想要自己去仿倒也无妨,现在咱们最重要的就是供给户部。”
“而且将来这营生是要交给朝廷的,咱们也不过就是做个顺水人情罢了。”
高适明白了他的心思知道了,该怎么做。
“既然如此,不如在收购这些不匹之时,把价格区分开来。”
“规定时间之内织出来的布又快又好的,价格便给的高一些。”
“至于那些品质差的,价格低而且还要接受惩罚,这样的一些百姓们会更加积极!”
听他这么说,李瑁脸上露出赞许之色。
“好主意就照你说的做。”
现在整个庄园里面的百姓人数已经严重超标了。
基本上来说,一户人家只能种五亩田。
好在李瑁搞出来的循环农业,效果不错至少亩产要比普通百姓种的田高出许多。
再加上田租要的少,因此勉勉强强能够顾住一家人的吃喝。
现在李瑁又给了他们一条生财之道。
百姓们可是欢喜的不得了。
他们欢天喜地的赶来,把纺织车抬回家去。
一时之间整个村子里面到处都能够听到纺织之声。
总算是赶在李隆基寿宴之前把这匹布给织出来了。
李瑁也趁着这个时候在忙活一件事,那就是给李隆基准备礼物。
专门请了使馆画直杨宁,画了一幅梅妃出游图。
然后便命人请了染布师来,照着图样,用棉布染出一幅图来。
这一幅图长约三丈,宽一丈,而且颜色艳丽。
李瑁看完之后甚为满意。
“有了此图,白叠子之名必然会名传天下!”
因为李瑁用了不少蜀锦的染色之法。
之所以要懂这些,那还是因为曹操口中的诸葛村夫。
当年诸葛亮随刘备入蜀之后,在三国之中蜀国最弱。
要钱没钱,要人没人。
于是诸葛亮便开始整治内政,同时也想办法为蜀国创收。
蜀锦便在此时在他的手中发扬光大。
其实这蜀锦便是棉布,曹操对此自然十分关注,专门找人打听过。
没想到这时候居然派得上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