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瑁也没有想到李嗣业这么快就从幽州回来了。
这对他来说是件好事。
于是摆下酒宴,亲自款待。
期间他询问了幽州的事儿,李嗣业看了一眼封常清,有些欲言又止。
李瑁这时候便开口介绍。
“他叫封常清,原本也是在安西从军的,你们虽然没有打过照面但也算是同袍。”
“有什么话也不妨直说,大家都是自己人,不用见外。”
听他这么说,李嗣业也就不再迟疑。
便把这次的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
李瑁听完之后眉头一皱。
“这个牛仙童居然这么办差,看起来接下来恐怕要出乱子了。”
就听到李嗣业叹了一口气:“张都督糊弄了这个宦官,接下来做事情恐怕又会重蹈覆辙。”
“幽州那边部落又多,保不齐哪一天就会有人铤而走险。”
这时候李瑁眯起眼睛来,“这里面有件事说不通,那就是牛仙童怎么会去的这么快?”
“我觉得是有人通风报信?而且还是张都督身旁的人,你觉得会是谁呢?”
经他这么一提醒,李嗣业想了一阵。
“当时军报传到大账以后,张都督留下了自己的亲信部将。”
“其他人我看倒没什么问题,倒是那个安禄山这个家伙明显靠不住。”
这都是跟李瑁心中猜想的,八九不离十,不过他还是开口询问,想要知道详情。
“理由呢?”
李嗣业认真的考虑了一番。
“这个安禄山平时就喜欢告密,而且最善巴结,要不然也当不了张都督的义子。”
“这个人心思很深,平时就喜欢拉帮结派,短短时间便在幽州笼络了一批人。”
“张都督则是听之任之,如果张都督出了事儿,他最有可能接替节度使。”
最担心的还是来了。
李瑁的眼睛微微一眯。
“像这等小人要是接任了幽州节度使,恐怕不是好事。”
李嗣业点了点头,深以为然。
“我和子仪都是这么想的,当时我走的时候让他一起离开。”
“但是子仪说要留在那边为王爷打听消息。”
这话让李瑁的眼睛一亮。
话虽说的简单,但是里面却透露出来郭子仪的态度来。
那就是他觉得李瑁是想要做什么事儿,愿意助一臂之力。
当然这也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李瑁要能够站住脚再说。
良禽择木而息。
最起码你要有块木头才成,如果是无根浮萍,谁愿意为你效力?
因此李瑁对郭子仪非但没有不满反而更加看重。
当年能他曹操当年能够笼络那么多能臣武将。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知人善用。
虽然他本人多疑。
但是一旦决定要用谁,就不会反复,并且也会舍身处地的为对方考虑。
就像当年的于禁投向了关羽之后。
就有人建议要将于禁的全家拿下问罪。
但是他了解了详细的军报。
觉得于禁投降是迫于无奈,非战之过,因此并没有将于禁的家人下狱。
更不要说现在的郭子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