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瑁的话里面虽然说自己想要做个太平王爷,但是前面还有四个字“若是可以”
。
封常清身为一代名将。
在这大唐注重相貌的年代,还能够名留青史,必然是有过人之处。
他当然听得出来,李瑁话里面的潜台词便是说,将来天下会有变数。
这跟封常清心中所想不谋而合。
李瑁起身伸出双手托起封常清。
“可是现在本王一无所有,你不担心就此蹉跎一生吗?”
封常清缓缓摇了摇头。
“这几天我在庄园之中来回走动,得知这些流民的安排乃是出自于王爷之手。”
“十户编为一组,其中多为拖家带口之人,却佐以一两个无牵挂之人。”
“平时守望相助,赏则同赏罚则同罚,此乃军中之法!”
说到这里,他深吸了一口气。
“像王爷这般不动声色藏兵于民,岂是无为之辈所能想出?”
“不细究难知其中端倪,因此在下便推测王爷有大志在胸。”
李瑁看他说的分明,也就不再遮遮掩掩。
“当今天下表面繁华,私下却隐患重重,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广收义子,却得阿耶垂青!”
“如今皇甫惟明担任陇右节度使,我看他的位置也坐不久。”
“若是皇甫惟明难有善终,天下节度使便会侧目,揣度阿耶心思便会有不测之变。”
封常清深表赞同。
“节度使掌管一方军民两事,位高权重!
若是有专善谄媚之辈窃居高位。”
“必然会多有违法之事,为求自保,必然会串通一气,蒙蔽圣听。”
“如果真到了那种地步,天下恐怕将乱!”
这时候李瑁轻轻摆了摆手。
“现如今说这些为时尚早,既然你也看得出这些,那就说明你我想法一致。”
“若是没有什么变故自然最好,若是有,咱们也要早做打算。”
“当务之急,还是要韬光养晦,以待他日。”
封常清若有所思。
“属下看王爷之前交好那李右相,可是为了此事做谋划?”
李瑁轻轻点了点头:“二哥被废,如今三哥当上了太子被安禄山当面折辱,阿耶却一言不发。”
“这种情况之下,我只能远避于郊外。”
“至于这李林甫善于弄权,对于阿耶的心思猜得很准,因此此人是用得着的。”
封常清一下就明白过来,当下便皱眉思索。
“想要领兵恐怕很难,太子手下最为亲信的便是王忠嗣和皇甫惟明。”
“若是陛下对这二人出手,到时候太子若是沉不住气,便是王爷的机会了。”
李瑁却并没有把这件事看得这么简单。
“三哥与二哥不同,多年领兵在外,有当年太宗之风。”
“接下来你在练兵之时着意挑选那些可用之人,数量不要太多。”
“将这些人归于你的手下,教授他们兵法勤加操练。”
话都已经说到这种地步,封常清当然知道李瑁这是什么意思,当下拱手说道。
“属下明白!”
随后李林甫派人送过来一些地契,价格也是极其的便宜。
果然是皇帝吩咐的事情,地契数量众多。
李瑁也没有推辞,直接笑纳,反正这件事情已经给李隆基报备过,不用担心算后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