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了!
寿王殿下动了!”
李隆基身后的高力士激动的喊道。
高力士作为李隆基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协助李隆基平定韦后之乱后,授官银青光禄大夫。
后来又协助李隆基粉碎了太平公主为首的阴谋。
开元初年,加封右监门卫将军,执掌内侍省事务。
他是参与两次玄武门继承制,以功臣之身登上台前,而不是靠阿谀奉承。
甚至太子、诸王公主、驸马都会尊称高力士为“二兄”
“阿翁”
李瑁虽厌恶宦官,但却并不讨厌高力士。
这是个侍君不骄,顺而不谀的人。
只是他此刻却无暇顾及这些。
心里重复都是他刚才所见的那些文字。
【死了四千二百万人,大多都是曹操统一北方时候死的】
如此一来,他跟李隆基又有什么区别?
他又有什么资格指责李隆基是昏君,是畜生?
李瑁睁开眼,眼中满是红血丝。
他用力拍了拍脸颊,让自己清醒了几分,手指却在不自觉的颤抖。
身旁顿时传来焦急的呼喊:“瑁儿,你怎么了?别吓为娘啊!”
“传御医!”
威严的声音也参杂了些许焦急,紧接着一双大手便扶在了李瑁的肩膀上:“十八郎,你告诉朕你哪里不舒服。”
李瑁转过头,迎面的便是一个神情焦急的美妇。
因为过于紧张,指间都已经攥的发白。
在美妇身旁站着一个胡须微卷的中年男人,他长相英俊但又不失英武,尤其是那双眼睛,亮的似乎能看透人心。
这正是大唐的玄宗皇帝李隆基。
同样也是李瑁的父亲。
李瑁回过神用充满血丝的眼睛看向男人,声音沙哑的回道。
“阿耶,儿臣无碍,只是疏于锻炼又受了点风寒才倒下的,休息几日便可痊愈。”
“让阿耶挂念了。”
“胡说。”
武惠妃带着哭腔嗔道:“御医都鉴定说你是精神上收到了刺激。”
“你跟娘说,是不是太子府的侍卫练兵惊扰到你了。”
“还是为娘不在的时候,有人跟你说什么了?”
十王府位于长乐坊正东的位置,规模宏大。
太子李瑛作为储君本应坐镇东宫,协助皇帝处理天下大事,其东宫的属官为其出言纳谏也被称为小朝廷。
但在一年前,李隆基便勒令李瑛离开东宫,搬到十王宅中居住。
其居住的太子府也因是后搬来的所以居于天恩巷末尾,与李瑁这个十八子住了个对门。
一个是当今太子,一个是被誉为最有可能取代太子的寿王。
两人若是没有摩擦就怪了。
李瑁低着头目光闪烁,烛光映在他脸上,光影交错让人看不清表情。
他瞬间便晓得这是她娘觊觎太子之位,开始往李瑛头上扣帽子了。
不管是否是李瑛所为,这帽子一扣上,坑害皇弟的罪名就跑不了了。
而李隆基最不喜的就是兄弟相残,甚至说怕李家的传统延续到他身上。
所以才严防太子跟防贼一样,同样不许其他皇子与大臣来往。
手中没有左右局势的力量,便没有造反的可能。
李隆基虚眯着眼,本就英武的脸更显威严。
哪怕是李瑁也无法从李隆基的脸上看透他的想法。
不过结合李隆基的生平经历,还有对武惠妃的喜爱程度,不难猜到他在想什么。
这个眼药,肯定是上定了!
“娘,你多心了。”
“这周围住的都是我的手足兄弟,谁会对我不利?”
“至于侍卫的操练声惊扰到我更是无稽之谈,若要如此我府中侍卫不成了蜡头银枪,作为阿耶的儿子我岂是这种无能之辈。”
李瑁的声音虽然虚弱但脸上却带上了自嘲的笑容,目光显得十分真挚。
武惠妃听到李瑁不仅没有顺水推舟反而将毛病揽到自己头上,心里都急坏了。
只是话再说多便显得有些功利了,她也只能闭上嘴不再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