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2 / 2)

本该一切平顺,哪知舒凌整整晚归了半个月,回来便入了寝殿静养数日不见人,再露面已经将近八月份了,却依旧没有公开准人朝参。

朝中上下流言四起,好些人传谣说,是陛下西巡的途中,意外路过了一处爆发瘟疫的城镇,舒凌被传染了疫病,圣体维和,这才耽搁日久,来不及按照原计划归京,回来也体力不济,无奈之下只得躲着不问朝政。

尽管都是捕风捉影,但舒凌登基以来一向勤政,更是答应了萧郁蘅六月底便折返,君无戏言,可她硬生生多拖了半月,京中素来波谲云诡,半月的耽搁,甚是危险。

若舒凌未曾出事,断不会如此戏耍萧郁蘅,留她一人硬着头皮熬日子,每天都要提防未知的变数。

也正因此,舒凌打从外间归京却多日无意参与朝议的行止,令朝中老臣有了危机意识,好似有人在背后组织一般,纷纷上表劝其尽早册立储君,保国祚绵长,社稷无忧,民心安定。

第111章险象

时入八月,秋风送爽,丹桂飘香。

如风中桂花瓣羽落尘泥,每日飞向御前的,请求册立储君的奏疏络绎不绝。

萧郁蘅听得此风声,不免心下惶惶,私下里跑去苏府找苏韵卿,一脚踏入书房,便难掩忧心的询问:

“和音,那些奏本你看过吗?母亲最近抱恙,但越是这个时候便越不该逼迫她立储,这简直是触碰帝王逆鳞。我才监理过朝政,只怕岌岌可危。你说,我要不要上表请求就封,离京远走?”

苏韵卿满脑子浆糊,她最近经手的类似奏本,都主动压了下来,但朝中要员的奏疏,有些可直达天听,她根本拦不住的。

她起身拉着萧郁蘅落座,给人添了杯热茶塞去手中,思忖良久,才审慎出言:

“苗苗该能确定,这些上表的人里没有与你牵扯过深的,对么?”

“没有,这不是我授意的。”萧郁蘅痛快回绝,可羽睫却忽闪不停,半晌后她摩挲着杯盏,忐忑补充道:

“我…我不瞒你了,先前我有在暗中推进筹谋,拉拢人脉。可母亲让我监朝太过突然,我一时心里没底,便停了所有的举措。请立储事一夕迸发,实在蹊跷,我思量不通。”

闻言,苏韵卿眉心一皱,五官渐渐扭曲在一处,显然是颇为吃惊。

听得干脆的“没有”二字,她本想长舒一口气,可萧郁蘅的后半句话,简直给了她当头一棒。

她心下骇然,根本未料到萧郁蘅之前竟敢给她演戏,表面满不在乎,私下里却背着她筹谋储位。

燕过尚且留痕,萧郁蘅数月光阴里的小动作,不可能毫无破绽。

“且行且看罢。”苏韵卿话音渐冷,闷头忖度半晌,还是忍不住拂袖怨怪道:

“你若未动过杂念,此时上表或还成。可你暗自行事,谋嫡拢人脉定有马脚可寻。今时不管是情势所迫,还是暗中有人推波助澜,你都在风口浪尖。我压的奏本里推举你的就不少,你不该再跳脱,趁早装聋作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