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源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免费阅读www.read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了,一概不准怪罪朝廷,一律不准向官府诉苦求援,统统由黄河滩里居住的老百姓自行解决。好像生活在黄河滩里的老百姓不属于这个国家的人儿似的,但是每年每季凡是耕种黄河滩里的土地,都必须向官府上交皇粮,按耕种面积缴纳一斤都不能少,这些老百姓也都无奈地认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听话温顺的老百姓很早就知道天下的土地都是朝廷的,黄河滩的土地自然毫无疑问也是朝廷的,向朝廷上交皇粮也是应该的。
不过,朝廷虽然对老百姓的死活并不在意,但对黄河还是不敢掉以轻心的。
据说历史上不少朝代的王公大臣甚至皇帝,曾经脚步踩过黄河大堤的泥土,以示对黄河安危的重视,历朝历代统治者都明白“黄河安天下兴”的道理。虽然历朝历代统治者都明白“黄河安天下兴”的道理,但如何使“黄河安天下兴”,清正的朝代与腐败的朝代做法儿就不一样了,不说读者心里也清楚。有些朝代也确实为黄河的安全投入过不少银子,历朝历代并且像模像样儿地设有管理黄河的专门机构,但让老百姓丧气的是历朝历代都没使黄河安全起来,许多年来黄河决口泛滥的次数都数不过来,淹死的百姓和牲畜无法计算。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朝廷下设的管理黄河的机构不作为,把银子很少用到黄河的事情上,而是把银子用到了与黄河不沾边儿的腐败产业上了,或变着法子装进了自己的腰包,供其挥霍享乐。
黄河两岸的大堤上都种满了树木,大堤以内种满了庄稼,不便种庄稼的滩涂长满了荒草野蒿,有些滩涂成了水鸟栖息的湿地。大堤上栽种的树木大多是耐旱易活的榆树、黑槐和洋槐,这些树木很少有人管理随其自生自灭。有些树木老成了枯树朽木,有些从快老死的树根儿上又长出了不少小树,大堤上朽木与新枝参差成林。老树的树杈上有不少像篮球大小的鸟窝,大多是乌鸦搭的鸟巢,成群结队的乌鸦在树木的上空鸣叫着难听的声音互相追逐着与风儿在游戏。
大堤上有路凑合能够走车,好像是为了黄河暴涨泛滥好运送防洪物资,但黄河暴涨泛滥的时候很少看到官府或管理黄河的专门机构有如此举动。
俗话说:“河不行船则淤,路不走车则废”,所以黄河大堤逐渐显得车迹罕至,逐渐荒废起来,民国时期更是如此,因为统治集团忙于内战,哪有闲心管黄河的事情,更没闲心管黄河大堤的事情。仿佛黄河大堤成了树木盘根错节的沃土,远看黄河两岸大堤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像两道绿色的屏障。
黄河两岸的自然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