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行刺大王的严重性(2 / 2)

显然。

嬴政的意图已经非常明确了。

“为我大秦武安君。”嬴政话音一落。

“大王英明。”

“自武安君投身军旅,屡为我大秦建树功勋,战无不胜,若武安君领军攻燕,必将大获全胜。”蒙毅随即表示赞同。

“臣亦赞同。”

“武安君出征,定能凯旋而归。”韩非也紧接着表示支持。

“臣等亦赞同。”

嬴政已作出决策。

且邯郸大营乃燕国近邻,无需长途跋涉,由赵烈领军征伐,最为适宜。

“武安君,可有把握为我大秦征服燕国?”嬴政含笑问道。

“臣,遵命。”

“定不辜负大王厚望,不让大秦蒙羞。”

“臣领军征伐,燕国必亡。”赵烈起身,高声领命。

“甚好。”

“有武安君领军,寡人心中安稳,至于出征之日,寡人将与你另行商定。”嬴政面露欣慰之色。

“遵命。”赵烈应声,随后归座。

“继续朝议。”

攻燕将领已定,嬴政不再就此议题继续讨论。

“启奏大王。”

“臣有奏章。”

在文官行列中,一位御史起身,神色庄重。

“何事?”嬴政询问。

“臣要弹劾武安君,亦弹劾大王。”

这位御史正色直言。

此言一出。

满朝文武皆为之动容。

嬴政眉头微蹙,而赵烈则感到困惑不解。

“这朝堂如此错综复杂?我什么都没做,竟然被弹劾?”赵烈心中暗骂。

然而。

他并不放在心上。

“说。”

“你要弹劾寡人与武安君何事?”嬴政并未动怒,冷静问道。

御史,位于御史大夫之下。

但当前朝堂上并无御史大夫这位九卿大臣。

御史职权广泛,有权监察朝政,上至直言进谏君王,下至弹劾朝臣,乃至记录史册,史官职权亦在其中。

这个时代的史官并非历史上唐朝时期,那时史官已失去真正史官的风骨,史册记载皆由君王决定,以美化君王。

但在秦汉时期,御史言官史官大多不畏生死。

“臣闻。”

“大王在章台宫让武安君审阅奏章,不知是否属实?”这位御史毫无畏惧地问道。

“属实。”嬴政平静回应。

“那臣就要弹劾大王。”

“作为我大秦之君,帝国之主,理应遵循先祖礼法,奏章审阅唯有大王与监国太子方有资格,武安君虽位高权重,终究是外臣,大王此举不合礼法,与我大秦制度不符。”

“再者。”

“武安君作为大秦之臣,不晓我大秦礼法,不守我大秦制度,擅自越权,理应严惩。”这位御史义正辞严地说道。

其声在朝堂回荡。

朝堂群臣纷纷色变,不敢发言。

但随即又有几位御史站出来,高声道:“恳请大王明察自身,为我大秦,端正自身,另,武安君越权,当严惩。”

“恳请大王决断。”

“臣赞同。”

几位朝臣相继表态,表示支持。

“真有趣。”

“集体发难。”

“显然是有计划的。”

赵烈带着戏谑的眼神,观察着这场弹劾,他并没有感到慌乱,反而像是在看一场好戏。

嬴政扫视了一眼,面无表情。

但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弹劾的御史身上:“这,就是你弹劾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