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已经灭亡了,国君已经死了,国君的家族宗室全部被秦军俘虏。”
“如果这场战斗再与秦军结下如此深仇大恨,代地数百万百姓将会变成地狱。”
“我不想看到这样的场景。”
“而且赵烈的话触动了我。”
“我们本是炎黄子孙,自相残杀,岂不是让外族嘲笑?”李牧有些感慨地说道。
也许。
向秦国投降会让他背负恶名,但相对于避免了数十万人的伤亡,避免了代地变成人间地狱,他一个人背负恶名又如何?
这完全值得。
“但如果我们投降,他们会如何对待上将军?如何对待我们?”
“如果他们卸磨杀驴,秋后算账,我们将再无还手之力。”一位将领严肃地说道。
“赵烈已向吾承诺,若吾降秦,代地仍由吾掌控,三十万雄师亦不分散,继续驻守代地。”李牧低沉地说道。
关于与赵烈的密约,他自不会多言。
这份密约仅是他们二人的秘密。
若非必要之时,李牧绝不会透露半点风声。
“既然如此,投降秦国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上将军,末将不敢隐瞒。”
“秦国已占上风,士兵亦有生死之惧,您能做出此决定,对三十万士兵而言是幸事,对代地亦是幸事。”
“末将等感谢上将军救命之恩。”
似乎是为给李牧些许安慰,也带着一份感激之情。
李牧身旁的将领们纷纷向李牧鞠躬致敬。
与此同时。
赵烈已返回前线。
王翦和桓漪立刻上前迎接,眼中满是期待:“情况如何?”
“经我一番劝说,李牧愿意归降我大秦,并愿前往咸阳觐见大王。”
“但他有一个条件。”
赵烈表情严肃。
“什么条件?”
“只要能避免我大秦的战祸,减少数十万的伤亡,李牧即便是敌国将领,也为我大秦立下了大功,这样的归降之功,足以在大秦获得崇高地位。”王翦立刻说道。
“他继续统领三十万代地大军,为大秦守卫边疆,抵御外敌。”
“这是他唯一的要求。”
“我已代表大秦答应了他。”赵烈沉声道。
“哈哈哈。”
听到这个条件,王翦和桓漪对视一眼,随即激动地大笑起来。
“赵烈,你又为大秦立下了大功。”
“李牧愿意归降,避免了战祸,这真是天大的喜事。”两人笑着说道。
“李牧的条件,两位也答应了?”赵烈略显惊讶。
“李牧本就是将才,大王爱才之心,又怎会不重用?至于让李牧守卫代地边疆,抵御外敌,这更是再好不过,以大王的气魄,难道会不愿意?”
“李牧愿意归降我大秦,这便是他向大秦表达的最大诚意,这样的诚意,足以赐予一切。”
“让他统领大军,更能让他安心为大秦效力。”
“只要大王施以恩惠,何愁李牧不归心?”王翦笑着说道。
作为为嬴政效力多年的将领,王翦和桓漪自然了解嬴政的性格。
李牧本就是人才。
若真的是在大战中俘获,嬴政或许也会尝试劝降,而如今李牧不仅愿意归降,更是带着三十万大军归降,增强大秦国力,这何乐而不为?
“看来是我多虑了。”赵烈装作恍然大悟地说道。
在心中。
赵烈又何尝不知秦始皇的气魄。
李牧带军归降,便是大功一件。
守卫代地,更会让秦始皇免于代地北境遭受外敌之患。
统兵而已。
若能远离战火,远离死亡,便是至善之事。
至于李牧统帅军队,对其他国家的君主来说,或许会有疑虑,但秦始皇绝不会,因为他拥有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决心。
“赵烈。”
“此次的成就,我定会亲自向君王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