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用水力的话,”郭平想了想,“你觉得是去钢厂那边把水轮车搬回来?还是从这里,把谷子全都运到钢厂那儿更省力?”
“诶?不能用船搬吗?”王晨问。
“很遗憾,水轮车那附近水很浅,咱们的两艘船都开不进去,不管怎么样,都是要用人力搬运一段的。”郭平回答。
“好吧,我知道为什么一直用人力了。”王晨垂头丧气地说。
“不过,”郭平放下了脱粒机的盖板,抬头说,“不用人力的也行,干脆造个用蒸汽机的吧!”
“蒸汽机!”众人一下子来了劲。
说到蒸汽机,这可是两百多年前工业革命初期发明的东西,现在用起来,也不知道算先进还是落后。
“当然是先进啊!”叶岚说,“这可是从人力和自然水力转向机械能力,在野外可是超级先进的!”
“要是能做出来就好了!”小林优说,“我早就想长长见识了。”
“脱粒机的改造还是不变的,需要做的是另外建一个锅炉。”郭平说,“锅炉不白建,以后咱们取暖啊,洗澡都可以用。”
“传动装置的话,做新的也行,不过——”郭平转向于梦晓,“以前用在脱粒机上的传动装置还在吧?你知道是哪个吗?能不能去钢厂那边帮我取一下?”
“我知道,我这就去取。”于梦晓放下了手里正在择的野豌豆,立刻站了起来。
“我也一起去!”王晨说,“让我好好学习一下。”
他们走了以后,郭平继续进行脱粒机的改造。
砻谷机和脱粒机的原理差不多,也需要利用鼓风机吹走碾下来的谷壳,只是需要把中间依靠转轮脱粒的部位改造成一上一下的碾盘。
碾盘可以上下调节,中间留有谷粒需要的空隙。把碾盘调整到刚好可以卡住谷粒的程度,推动碾盘,谷物在木质的沟壑间搓动,就可以把谷壳搓下来了。
再用鼓风机吹走脱落的谷壳,剩下的就是脱粒完成的黄米。
原理并不复杂,只要等待小林优做好竹制碾盘的零件,再由郭平组装起来就可以了。
除了砻谷机,还需要制造的是锅炉。
锅炉就更简单了。用剩余的铁皮围成一个巨大的铁桶,下面建一个炉灶,需要的时候在铁桶里加满水烧开,就能产生大量的蒸汽。
再把铁桶顶端封闭,用管子与活塞装置连接,活塞驱动连杆,就能带动碾盘不停转动了!
管子可以用前几天抽水用过的,活塞制作水泵的时候也用过,到了现在这个阶段,机械上常用的结构郭平基本已经试验过了。
即使没有现成的东西可用,也用过类似的原理。
再加上现在有了小林优的木工,制作复杂的木质结构也又快又好!
半天以后,郭平就做好了改装好的砻谷机,只等着谷粒晒干了!
“早知道制作蒸汽机这么容易,昨天也用机器脱粒不就好了?害我推了一天转轮!”取完连杆回来的王晨抱怨道。
“脱粒需要控制速度,转速太快的话,谷粒会被打碎的。”郭平解释道。
“那去壳不需要控制转速吗?”王晨又问。
“去壳当然——”郭平说,“碾盘不冒烟的情况下越快越好!”
“那就是说,速度比脱粒快了?”王晨很高兴,“今天晚上就能吃到黄米团子了吧?”
“先吃黄米饭吧,”郭平说,“还不知道是不是糯黄米呢!”
总之,胜利在望。到了晚上,从事各个分工的社员们都回来了,聚在院子里,等着蒸汽砻谷机开机。
单独为锅炉设置的灶台里,火烧得正旺!
但锅炉还没有加满水,能盛水的容器已经全部分了下去,大家一起从河里打水,把锅炉填满。
“早知道这么麻烦,怎么不造一个蒸汽自动打水的锅炉呢?”王晨抱怨道。
“拿谁来给蒸汽自动打水锅炉加水呢?赶紧干活吧!”昆鹏虽然动作慢,但脑子转得并不慢。
“哈哈,我当然是开玩笑的!”王晨说着,把慢慢一陶桶水倒进锅炉里。
“差不多够了,也不能太慢,水烧开了会溢出来。”郭平宣布,“盖盖吧!可以开始了!”
大家七手八脚地把连着一系列装置的铁皮盖子盖在了锅炉上面,按紧。
用来吹谷壳的风箱现在也没闲着,先拿过来给锅炉鼓风,加大火量。
过了许久,锅炉里终于发出了微弱的气泡声。
声音越来越大,整个铁桶里都回荡着咕嘟咕嘟的响声!薄薄的铁皮桶隐约跳动起来。
“没事的。”郭平按住了开始不安的叶岚,向活塞走去。
活塞是由一端中空的竹筒做成,竹筒里安装了一片可以活动的铁皮,底端装着阀门。
郭平慢慢打开了连接锅炉的阀门。
只见蒸汽瞬间冲进了活塞,推动铁皮在竹筒中来回移动!铁皮移动时,蒸汽从不同的开口进入活塞,铁皮也受到了不同方向的推力,可以持续来回移动。
和铁皮伸出竹筒的部分相连的则是一系列联动装置,此时正在推动砻谷机的碾盘。
“运转正常,倒谷子吧!”郭平说着,让昆鹏拉起风箱,接过一簸箕晒好的糜子谷粒,对准砻谷机的加料孔,慢慢倒了进去。
很快就有谷壳碎屑从出风口吹了出来,郭平继续把簸箕里的谷粒加完时,碾好的黄米从出料口里流了出来!
糜子去壳后得到的是金灿灿的大黄米,长的就像大颗的小米。
这是品种比较老的一种北方粗粮,很多社员都没有见过,现在纷纷聚了过来,有的人抓了一点大黄米来仔细查看。
“是甜的!”王晨已经没出息地把生黄米放进了嘴里,“不过不是糯的!”
“傻子,生的怎么看出来是不是糯的?”叶岚把生米从他手里夺了下来。
“第一锅新米先给我吧,”于梦晓说,“我去给大家煮黄米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