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士们纷纷跪地,欢呼声声震四野。
毕竟,大汉已经多少年,没有出现过亲征的帝王了?
这一战刘辩展露的决策,以及勇气,深深折服了麾下众将。
如果说,之前更多是感激刘辩的知遇之恩,那么现在,则是将刘辩当作了真正的统帅敬畏。
残阳如血,将刘辩的影子拉得格外修长。
“陛下!”
年过半百,须发花白,却依旧精神矍铄的段煨匆匆而来。
他上前一步,抱拳道:“末将段煨,拜见陛下,还请陛下恕末将甲胄在身,不能全礼。”
“段将军辛苦了,不必多礼。”
刘辩脸上带着一抹淡淡的笑意,伸手虚扶道,“此番大败董越,段将军当居首功!”
“陛下谬赞,末将愧不敢当。”
段煨连忙说道:“若非陛下英明神武,以身为饵,将董越引出渑池,末将如何能有机会立功?”
“这首功,当属陛下!”
“哈哈哈。”
刘辩爽朗一笑,“朕要学的还有很多,以后,还望段将军不吝赐教。”
见陛下态度和蔼,进退有度,段煨也是彻底放下心来。
果然!
传闻只是传闻。
有这样的陛下,真大汉之福!
此时,段煨心中,无比感慨。
“段将军,你部兵马,依旧由你统领,随朕一同进驻渑池!”
最后,刘辩看向段煨,再度展示了自己对他的信任。
“末将遵旨!”
段煨抱拳领命,心中又是一阵感慨。
加上段煨的两万兵马,如今刘辩麾下兵马,算上董越的降卒,已经快要达到五万人了。
渑池城外,荀彧带着渑池的文武官员,早早便在此等候。
“微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
刘辩翻身下马,快步上前,亲自将荀彧扶起,笑着说道:“姑丈,辛苦。”
简单寒暄几句后,刘辩便在荀彧等人的簇拥下,进入了渑池城。
县衙后院,刘辩和荀彧秉烛夜谈。
“姑丈,这新收的降卒,朕意让朱儁接收,完成整编训练。”
荀彧颔首,认同道:“朱儁忠义,又兼具资历和统兵之能,的确是最佳人选。”
“既然如此,陛下何不就留朱儁于渑池,专注训练,争取让这两万人尽快恢复战力。”
刘辩点头同意,“就这么办,朕明日就下旨。”
随后,刘辩问道:“姑丈,下一步,可是进军三辅?”
“陛下,臣以为,当先取张济!”
荀彧想了想,说道:“张济和白波军在临汾对峙,若能一举收服这两股兵力,进军三辅便可事半功倍。”
“同时,也不用担心我军侧翼威胁。”
“嗯,言之有理。”
刘辩赞同地点了点头,“只是临汾路途遥远,只靠白波军恐怕拿不下张济,难道要先北伐?”
荀彧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陛下,臣以为,有一人出马,必可说服张济!”
“哦?”
下一刻,刘辩眼前一亮,“难道是……”
随后,两人异口同声,念出同一个名字。
仅仅两日之后,董越战败的消息,就传到了临汾张济大营。
此时的张济,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坐立不安。
“完了完了。”
“没想到董越也死了,还有段煨,竟然降了?”
“怎么办?”
这一刻,他是真的慌了。
就在这时,一道坚毅果敢的声音从帐外响起,“叔父,营外有人求见,称是叔父同乡故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