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婵打断她的话, 道:“我知道了。过去的事就不必再提了。”
周氏见状, 仍不罢休, 又道:“那老道士荤腥不禁,每月月圆之夜都叫一个丫鬟去他的院中。但第二日起便不再现于人前。老族长说是在院中服侍, 可也不至于关在院子里不出门吧?我看必是遭遇了不测,被老道士练了邪功……我真怕我的媛儿也……”
林婵点头道:“好,我会派人去查。不必担心。若你所言属实,我必协助宋大人除魔卫道。你且回去,明日我再去倚晴园拜访。昭节!”
林昭节很快出现,道:“我送夫人回去。”
周氏见那婆子也跟来了,只得不情不愿地起身离开。
江秋洵被这一波三折的剧情弄糊涂了,问道:“阿婵,她说的是真的吗?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儿。”
江秋洵的直觉是对的。
林婵说:“她说话三分真、七分假,不必太过探究,徒伤神耳。”
江秋洵皱眉,不解道:“既然她撒谎了,你明天为何还要去林家?”
林婵道:“我说她言语不诚,是说她这人自私又要脸面,为了达成目的,可能会把事情说得更严重,或者加以粉饰,把事情描述得对她有利。但她说的事不会是凭空捏造。我让人去查一查,不用担心。”
江秋洵这回明白了。
前世她也见过很多这样的人。有些人,在转述某件事的时候,把前后因果、先后顺序稍微调换一点顺序,便可让事实完全变样。有些人在转述对话的时候,把语气、用词稍微改一改,便可把一个礼貌的人描述成无理取闹的疯子。
江秋洵道:“我就说哪里不对。还好你没被她骗了。”
林婵道:“周氏当年年纪更小一些,不像如今这样会演戏。她贪婪却又胆小,自私却更要脸面。当年她一直以为我父亲才高八斗,能高中进士,担心自己成了官太太后被人笑话,不敢明目张胆地欺负我,再加上店铺和现银大多掌握在母亲留给我的忠仆手中,拿捏不了我。她不过周举人的侄女,仗着伯父有几分底气,却不懂商贾事,不如与我交好,还能得些实惠。可惜我父到死连举人都没中。”
江秋洵幸灾乐祸道:“那她岂不是很失望?”
林婵给她捧场:“正是。她很是失望。”
入夜,两人在院子里用了便饭。江秋洵很是心疼林婵年幼时的经历,双手紧紧握住她的手说:“阿婵,可恨我不能在你小时候去护着你。”
林婵听见她这夸张的声调,不动声色地微微后仰,道:“那么久远的事,我早已忘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