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也看不惯母亲的一些做法,比如不讲卫生等等,但李莉这么说,他的心里还是不快,母亲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那么大岁数的人了,夜里要起来几次给孩子喂奶、换尿布的容易吗,他有些心疼母亲。见李莉这么说,他就拉下脸来说:“你母亲好,可她给咱们带过几天孩子?”
李莉听了这话就哭了,她知道,他们娘俩这是合起伙来对付她一个人。她没想到让一个农村老太太给欺负住了,自己嫁给刘东就是一种委曲求全的办法。她没想到,婚后不久刘东就变了,她以为有了孩子会好一些,没想到在刘东母亲和她之间,刘东又站在了自己母亲一边,她越想越委曲,于是她就抽抽咽咽地哭,她一哭,刘东就心烦,他从床上坐起来压低声音说:“你还有完没完?”
李莉能有完吗?尤其是此时刘东对她的态度,李莉伤心得要死要活,眼泪就成串地流下来。
第二天一早,李莉似乎下了决心,她红肿着眼睛冲刘东说:“这个家我没法呆了,你跟你妈过吧。”
说完收拾东西就走了,她是回父母家了。
李莉一走,母亲气得浑身发抖,大声地冲刘东说:“没见过这样的媳妇,要是在农村,看男人不打折她的腿。”
刘东黑着脸没说什么就去上班了。
几天过去了,李莉仍然没有回来的意思,她一走,把孩子交给了母亲一个人,又带孩子又做饭的,老太太吃不消了。血压升高摔在了卫生间里,孩子在床上大哭着。刘东下班回来才看见母亲鼻青脸肿的样子。刘东没有办法,他只能去找李莉了。
母亲刚强得很,她咬着牙说:“儿子,你别去,你没有错,你干啥去低三下四求她?我能行,你们哥几个都是我带大的,我不信就带不大一个孙子。”
母亲这么说,刘东还是心疼母亲。李莉总是不回来,也不是个事。他找到李莉,李莉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回去也可以,但必须让刘东的母亲走。
刘东就说:“让我妈走,你一个人能带孩子吗,产假一过,你不上班了?”
李莉说:“咱不会请保姆啊。”
刘东没能接回李莉,垂头丧气地回来了。
母亲一见就说:“我说啥来的,这种女人不能求她,长得好看有啥用,我一见她面就看出来了,她不是过日子的人。”
这样又坚持了两天,母亲虽然很刚强地挺着,但母亲年龄毕竟大了,人一忙,又丢三落四的,有一次奶还没凉,孩子一哭,她就用热奶去喂孩子,结果把孩子嘴烫坏了。刘东心疼母亲也心疼孩子。最后他还是下决心,让母亲回老家了。
母亲一听说让她走就哭了,母亲是真心想帮助刘东一把。她养了几个姑娘儿子,就出息了刘东一个人,她心疼刘东。后来她也知道自己要是不走,儿媳妇就不会回来,最后她千叮咛万嘱托地,一步三回头,流着眼泪走了。
母亲一走,李莉回来了,她在乡下托人找了一个保姆。从此,家庭就太平了一些。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刘东真的没什么闹心了,他一下班就急着往回赶,到了家里,看到孩子心里才踏实下来,这一点是李莉希望看到的。
半年以后,李莉休完产假就去上班了,两人一走,家里只剩下小保姆和孩子,刘东不放心,李莉也不放心。两人抽空就往家跑,有时刘东刚出门,李莉又风风火火地回来了,两人顾不上打招呼,一个忙着往科里赶,一个忙着往家里奔。这也是李莉期望的局面,她现在已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回想当年发生的那件事了,她也没心思去关心别人怎么讲怎么去说了。这样一来,李莉脸上的气色又恢复了过来,人又滋润起来了。
她每天下班抱着孩子,咿咿呀呀地逗着孩子,偷眼去看忙碌的刘东,心里很有成就感。一高兴她就哼起了“邓丽君”的歌,她已经许久没有唱歌了。
精神愉快了,问题却出来了。有了孩子,又请了保姆,他们的经济开始紧张起来。
那会儿改革开放的政策已经出笼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可以说一天往前迈一大步。回到家的李莉就说,自己的同学,某某下海经商了,一个月挣了三千多。又说某某转业了,自己办了个公司,一年挣了好几万。
刘东不为所动,他是学医的,自己的岗位只能在医生的岗位上,况且对做生意开公司他也不感兴趣。李莉这么说了,也就说了。他只能用沉默来回答李莉。他现在是一家之主,他没有反应,李莉也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