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 / 2)

黑坟 周梅森 6024 字 11个月前

第4节证实了田东勤的猜想

头进院子东厢房的灯光亮了,随着“吱吱哑哑”的一阵声响,田大闹从门缝里看到,打更的三表叔披着件粗蓝布对襟小褂,抖抖颤颤地端着一盏灯从东厢房里出来了。盏中的灯火忽闪忽闪,把他那布满皱纹的核桃皮似的脸膛照得通亮。

“谁呀?”

“三表叔,是我!”

三表叔拉开了大门的门闩:

“哦,是大闹!么事?”

“我……我……我找二老爷有……有事。”

三表叔打了个很响亮的哈欠:

“么事不能明个说?这深更半夜的!”

“三表叔,我……我有急事,烦请您老给叫一声,或许……或许二老爷还没睡倒哩!”

“唔,我去瞅瞅!”三表叔嘴里咕噜着,端着灯进了二进院子。

望着三表叔弯曲的脊背,田大闹突然后悔了,我操,这是昏了头还是咋的?半夜三更闯到这里来了!你这会儿把二老爷从睡梦中搅醒,能应允的事,他也不会应允的!即使他没睡倒,正在八仙桌旁和什么人谈经论道,倘或是在那里看书写字,你也不能打搅他;二老爷虽然以仁义之心待人,面慈心善,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随便可以打搅的!

他有了一些惶惑,想转身溜走。

然而,就在这时,那场灾难发生了。脚下的土地猛然晃荡起来,田家大院的门窗“哗哗”乱响,他身后的门楼子晃了几晃之后,“轰隆”塌下了一角,飞落下来的泥灰砖瓦险些扑到他身上。

他听到了一种沉重的、像闷雷滚过山谷一般的轰隆隆的声音,他不知道这声音来自何方,奔向何处,反正,他听到了这种声音,这种神秘而可怕的声音。他觉得这声音时而在他头上的夜空中缭绕,时而在他脚下的地层深处涌动。

他把一切都忘了,包括他的愧疚和后悔,他甚至忘记了他来这里的最初目的。事后,他还坚持认为,这是天意,是天意让他三更半夜来到了二老爷的家院,专为了把二老爷从灾难之中搭救出来!

他不再犹豫,一边亮开嗓门大喊:“快起来!都起来!地动了,快起来!”一边径自闯进了二进院子,闯进了二老爷的卧房。

在二老爷的卧房门口,他首先看到被震倒在地的三表叔。他没顾得上去扶他,却一把推开二老爷的房门,把正在点灯的二老爷背出了屋子。随后,二奶奶也又喊又叫地逃出了屋子。

这时,二进院子里已拥出了许多人,二老爷的几房儿孙、看家护院的家丁、长工们满满站了一院子。他们惊恐的眼睛里同时看到了大华公司上空那团可怕的大火,看到了猛烈燃烧的大井井架,看到了井架上的木头带着炽黄的火苗在爆炸声中,在漆黑的夜空中四处飞落……

在公司里包大柜的田东勤——二老爷的远房兄弟,田大闹的远房大叔,第一个得出结论:这不是地动,这是矿里的脏气爆炸。

就在这当口,那惊心动魄的汽笛声长鸣起来,确凿地证实了田东勤的猜想。

“走!大闹,快去看看!”

二老爷披上衣服,在一帮家丁的簇拥下,走出了家院,和满街子人一起拥到了分界街上。

这时,宽约两丈的分界街上挤满了惊恐的人群,他们当中有老人、孩子、媳妇、后生,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凝聚着焦虑和期待。哭声、喊声、撕人心肺的惨叫声、夹杂着夜空中震颤的汽笛声,把整个田家铺镇搅得天翻地覆。

没有任何人指挥,没有任何人引导,分界街上的人流潮水般地向大华公司方向涌去,仿佛咸丰元年黄河决口一样,带着凄厉的喧嚣,带着淹没一切的浪头,疯狂地漫进了大华公司大门内……

那骚动不安的夜,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和一个早已失去了男人的年迈寡妇最先葬送了性命,他们被疯狂的人流挤倒,来不及爬起来,便被无数双脚活活踩死了……

胡贡爷胡德龙却偏巧在那夜跑了肚子,他认定这是受了镇议事会议长张大头的陷害。张大头这狗操的是宁阳县知事张赫然的亲侄子,而张赫然和田东阳的关系又非同一般,由此即可断定,万恶滔天的田氏家族也参与了这场陷害之阴谋。胡贡爷此刻想想,还是觉着后悔,那当口,他说啥子也不该去吃那罐酸黄瓜!甭说那罐酸黄瓜是从扬州带来的,就是他妈的从什么“爪哇国”带来的,也不该吃!眼下,是民国了,大伙儿都在“政治”,这酸黄瓜里焉能没有“政治”阴谋?倘或张大头事先串通了田东阳,在酸黄瓜里下了毒,胡贡爷这条老命不就白白葬送了?!是的,得防着点哩!

或许——或许陷害胡贡爷的并不是酸黄瓜。如果不是酸黄瓜的话,那么,必是那碗肥大肠了。想想呗!就着酸黄瓜,而又带上肥大肠,再加上那味道不正的高粱烧,其计划是何等的周密,阴谋是何等的毒辣?你让胡贡爷如何提防,如何警惕?!总不能不吃不喝吧?不吃不喝,那分明就是瞧不起人了,胡贡爷身为胡家的长辈、德高望重的副议长,总不能这么摆谱儿、拿架子吧!吃!拼着命也得吃!这一切都是为了“政治”。

胡贡爷近期的“政治”是在田家铺镇把田东阳的镇董事会会长的位子给搞掉,不管这位子给谁坐,反正不能给田东阳坐!为此,他才和张大头联合了,在张大头的书房里秘密进行了长时间的“商榷”。他声明:胡家和客籍乡民,一致拥护张大头来做这董事会会长,因为,只有张大头做会长,一碗水才能端平,他胡贡爷才臣服,否则,哼!

这意思是极明确的,胡贡爷在胡氏家族和客籍乡民、窑民中号召力极强,只要胡贡爷一发话,这田家铺的分界街上又得多几具乃至几十具尸体,一场械斗势必就在所难免!田家的人不是骂他胡贡爷是凶神、是杀人魔王么?他就是凶神,就是杀人魔王!不这样,胡氏家族何以在这块土地上立脚?!这他妈的全是田家这帮混账东西逼出来的!

胡贡爷四书五经读得不咋的,八股文写得也不顺溜,可却自认为挺了不得,据说是文武双全哩!文武双全的人自然要搞搞“政治”,况且,搞“政治”又是桩挺热闹的事,贡爷生性爱热闹,过不得平静的日子,自然要搞搞“政治”的。从政治的角度来看,贡爷觉着,这个世界总得接二连三地出点什么事儿才像话,他才能趁机显示一下自己的能耐、显出自己的不同凡响之处的,他的“政治”才能功德圆满。想一想呗,捻党出身的胡家,居然在大清年代里出了个“贡生”——甭管是捐纳还是考取的,反正是“贡生”,该是何等的荣宗耀祖呵!就凭着这一条,田家铺的董事会长也非他莫属!

自然,这意思在张大头面前不能露出来,胡贡爷懂韬略哩!胡贡爷的头脑决不像田东阳想象的那么简单,也决不仅仅只会杀人闹事,胡贡爷一沾上了“政治”,便聪明得多了。胡贡爷是要借张大头、借张大头的二叔县知事张赫然之手,搞掉田东阳,自己当一当董事会会长!

于是乎,谈得投机,谈得痛快,谈到了很晚,他便在张大头府上吃了一顿饭;于是乎便受了陷害,便跑了肚子……

那夜,胡贡爷往屋后的茅厕跑了三次。

第三次在茅坑的石阶上蹲下的时候,肚子里几乎没有什么东西可供排泄了,只是一阵阵地疼痛。他在石坑上蹲了半天,待那一阵阵疼痛过去之后,便提起裤子准备回房躺下。刚出茅厕,走到前院的花圃旁,他便被那来自地下的猛烈震动摔倒在地上。

一时间,他没意识到这是灾难,他以为是自己身体虚弱,力不能支,被什么东西绊倒的;后来,又更加深刻地怀疑起张大头,断定自己是中了毒,受了严重的陷害。他忽然有了些后怕,觉着不该在张大头面前说得那么多,言多必失,想必他已酒后失言,暴露了心迹,惹起张大头的嫉恨,因而才……

他躺在地上喊了起来:

“来人呵!来人呵!”

不知究竟是他喊醒了家里的人们,还是来自地下的轰轰烈烈的爆炸搅醒了这个大户人家的好梦,满堂儿孙和家丁、仆人都跑了出来——却没有一个注意到他的存在,他们都在那儿惊慌地东张西望。

这时,胡贡爷才开始清醒过来,他注意到,这个小镇上似乎发生了什么,大地在他身下不安地躁动着,房上的砖瓦发出了奇怪的颤响,一种他从未听到过的轰隆隆的声音,贴着湿漉漉的地皮,隐隐约约传到了他的耳朵里。继而,他也和所有田家铺人一样,看见了那团冲向半空中的浓烟大火,看到了那大火极其壮观地跃上夜空,像一轮近在咫尺的耀眼的太阳!他的家院里没有点灯,可大火却将整个院落照得如同白昼!

胡贡爷一骨碌从地上爬将起来,呆呆地盯着那火光和那燃烧的井架看。过了一会儿,他向身边的家人们发问道:

“怎么回事?嗯?怎么回事?大华公司失火了么?”

“贡爷,恐……恐怕是矿井里的脏气爆炸吧?要不,不会那么厉害。”说这话的是一个下过窑的家丁。

脏气爆炸!是的,胡贡爷懂了,这脏气端的厉害,光绪年间直隶总督李鸿章在青泉办官窑时,便炸过一回,死了百十口子哩!

好!炸得好。

肚子竟一下子不疼了,胡贡爷像刚刚过足了烟瘾似的,一下子空前振奋起来,他觉着这是他显示才能、收拾世界的机会到了。他决不能袖手旁观,说啥子也得挺身而出,为田家铺镇、为苦难窑工、为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好好地干它一番!

第5节胡贡爷犯了一个政治错误

忽闪、忽闪的火光映照着胡贡爷铁青的脸庞。胡贡爷不由得产生了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庄严的责任感。他用一副十分“政治”的头脑,严肃而认真地想:现刻儿,他不出面,谁还能出面呢?谁还有资格出面呢?难道让田东阳出面领导窑民吗?不!决不能!只有他胡贡爷有能力、有气魄领导广大窑民和大华公司办交涉!

是的!得把一切都抢到田东阳的头里!

胡贡爷恢复了常态。他干咳了两声,不容置疑地大声命令手下的家丁:

“备轿!赶快备轿,我要到大华公司去一趟!快!快一点!”

两个家丁慌忙抬出一乘小巧的便轿。

胡贡爷不顾一切地将干巴精瘦的身子压到便轿的坐榻上,一只脚在匆忙中被轿杠绊了一下,鞋子跌落在地上。贡爷顾不得去拾地上的鞋子,径自拍着轿杠,喝令起轿。轿子冲出胡家大院约摸有半里路光景,一个驼背的老家人才拾起鞋子追上前去,给胡贡爷套在脚上。

大华公司报警的汽笛还在那里不断声地呜呜长鸣,整个田家铺镇都被这没完没了的汽笛声笼罩了、淹没了,仿佛偌大的世界只剩下这么一种单调而凄厉的声音。那一夜,生息在田家铺这块黑土地上的人们,全被这汽笛声惊醒了——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不管是体面绅耆、还是穷苦窑工;不管他睡得多实、多死,反正都醒了!事后,大伙儿才知道,那令人胆战心惊的汽笛声,竟断断续续地响了三个小时零十分钟……

这汽笛声是长鸣的丧钟。

这汽笛声从拉响的那一瞬间开始,便给田家铺人留下了永远不能忘怀的深刻记忆,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一年、这一月、这一天的这么一个非常的时刻——这可怕的汽笛声在他们以后的几代人耳旁一直响个不停,甚至连当时还未问世的孩子,也受到了这汽笛声的惊扰。

在汽笛长鸣的三个多小时中,大华公司主井的井楼一直“哔哔”地烧个不停,直到井楼上所有的木头全烧光了,钢铁井架软软地坍塌下来、横七竖八地盖住了大半井口,大火才渐渐熄灭。

那夜涌入大华公司的人流,决不下一万五千之众,以燃烧的主井井楼为中心,大华公司矿内的每一寸土地上都站满了人,除了在最初的拥挤与骚动中被踩死的那个可怜的寡妇和孩子外,还有不下几十人被撞伤、挤伤……

胡贡爷那夜也差点儿被挤伤。

胡贡爷犯了一个政治错误,他实在不该坐着便轿到大华公司去。他完全没有料到那夜分界街上会一下子聚集了这么多人,更没有料到街上的人们会那么疯狂——竟然完全不把田家铺镇惟一的一个贡爷看在眼里!

从胡家区的巷口一出来,望着滚滚东进的人流,不可一世的胡贡爷便发现了坐轿的危险性,他突然觉得:属于两个家丁的四条腿,远不如自己的两条腿可靠,自己坐在轿上极有可能遭到新的陷害!胡贡爷是玩“政治”的,胡贡爷可不是傻瓜!他决不能冒着轿子被挤翻的危险,去扩大自己的影响。

贡爷主动下了轿。但却又不让家丁回去。贡爷精明着哩,为了使自己不受陷害,他吩咐家丁们抬着空轿在前面开路,又顺手从人流中拽住两个胡家的窑工在身后护着。

这两个窑工中有一个便是三骡子胡福祥。

胡福祥那夜委实是昏了头——被疯狂的杀人念头搅昏了头,看到大华公司主井井楼上的大火,他竟没有想到是脏气爆炸,还以为是他妈的地震!待公司的汽笛拉响,许许多多人顺着分界街向大华公司拥去时,他才意识到是怎么回事了,脑子里产生的第一个念头便是:赶快到胡家大院找胡贡爷,商量下窑救人!他知道贡爷的秉性为人,知道在这种时候只有胡家的贡爷能够挺身而出、号令四方,带着胡氏男儿和广大窑民跟大华公司的王八蛋们干!

他在分界街的人流中挤了半天,几次险些被人撞倒,最终挤到了“福记酒家”大门口。然后,顺着“福记酒家”的屋檐,溜到了胡家区的巷口,不料,就在这巷口上碰到了贡爷的便轿。

他发现贡爷时,贡爷也瞧见了他:

“福祥!往哪儿跑?嗯?!还不随我一起到矿里救人?”

“贡爷,我正在找你!”

“知道了!我都知道了!快跟在我身后,快!咦,那不是炳银侄么?来,来,来,跟上!跟上,都跟在我身后!”

于是,在沸沸扬扬的人流中,胡氏家族的一个小小核心形成了。胡福祥、胡炳银和两个力大如牛的家丁,忠实地护卫着胡家的最高长辈、田家铺惟一的贡爷胡德龙,安全稳妥地向大华公司矿门内挺进。

随着那可恶的人流拥挤了很久,直挤得一身臭汗,才总算挤到了大华公司城堡般的青石拱门附近。在拱门旁边,贡爷停住了脚步,也命家丁和胡福祥、胡炳银停住脚步。他们从人流中撤出身子,在公司门口矿警站岗的深灰色木房前逗留了一会儿。

贡爷想到了打电话。贡爷自觉着他有权力和万恶滔天的大华公司总经理李士诚通一次电话,庄严宣告他的到来。

电话摇了半天,却未摇通。

贡爷气得头上的青筋凸暴着,一下把那电话连根扯了:

“日他奶奶,公司的人呢?都他妈的死绝了!”

三骡子胡福祥心急火燎地看着还在燃烧的井楼,劝了贡爷一句:

“贡爷,别生气了,咱们还是先到井边看看吧!救人要紧!井下可有上千口子人哩!光咱胡家的人,也不下二三百!”

是了!是了!扩大影响要紧,得到井边上去看看,先设法救人!

贡爷袖子一甩,便要往人群中挤。不料,几个箭一般射进拱门的人险些将贡爷撞倒。贡爷惊出了一头冷汗,向后踉跄了几步,才算稳住了身子。

不行,得等等,等这阵子人潮漫过去之后再说。另外,还得多拉几个人做保镖,否则,也太危险了!

大约等了有两三袋烟的光景,分界街上的人大都漫进了矿场,几十个胡家的弟兄也被三骡子胡福祥分别拽到了胡贡爷面前,胡贡爷这才又发出了进发的命令。

这一回,胡贡爷的气派可是够大的,前面胡福祥带着十余个人又喊又叫,脚踢肩扛地开道;后面胡炳银领着八九个人寸步不离地尾随着,胡贡爷安然坐在便轿上,左右还有三五个人跟着伺候。

就在胡贡爷一行起轿上路时,田氏家族的一帮人,也簇拥着田家族长田东阳,走进了大华公司的青石拱门。

胡贡爷分明注意到:田东阳是步行的,走得很慢、很吃力、很艰难,远没有他这么气派、这么舒服、这么不可一世。

胡贡爷突然发现了自己的英明,断然认定:他今夜坐轿来到大华公司是具有政治远见的!决不能算什么错误!就凭着这一乘便轿,他也把田家的气焰给压下去了,把整个田氏家族给镇了!就凭着这一乘便轿,他也有资格、有理由对面前这个世界发号施令。

胡贡爷瘦削而苍老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岸然傲色,两只凸暴的金鱼眼里射出了一串轻蔑的意味,胡贡爷居高临下地、主动地和田东阳打起了招呼:

“哟,这不是田二爷么?”

“呀!呀!胡贡爷!”

“二爷!”

“贡爷!”

“二爷!这阵子还好吗?”

“托贡爷您的福,日子还过得去!”

胡贡爷拍拍轿杠,示意家丁放慢脚步,等着和田家的人们走了一个并齐,而后,又将脑袋从轿子的一侧伸了过去,关切地对田二老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