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浑身战栗,看着这个躺在草地上的婴儿。他比她想像的要大得多、完整得多。他重复着一个动作,给人的错觉好似他会倏然站起。他有乌黑的头发,还有眉毛,腮帮茸乎乎的,似乎是最早期的络腮胡。总之他应有尽有,是个很到火候的小老爷们儿。她着创伤的下身,跪在他对面。她感到腹部凉飕飕的,有种贯通感,还有种失重感。最后一瞬并不太受罪,只觉身子猛一热,贯通了、失重了。
她望望四周,没有一个人。谁会来抱走他?她捧着这个发黏的小身体,看见来自母体的血替他文了身。婴儿在她怀里很快宁静了。她忘了在这盆状的草洼里跪了多久,这个隐约长着络腮胡的小老爷们儿头扭来扭去,开始在她敞开的棉袄里乱拱,触着了她熟过一秋的乳房。
那一个死了。
这一个绝不能再死。这样,她跪着,便对婴儿发了无言的誓言。
在春雪纷纷的早晨,你看看,这个偷着做母亲的女性身上积满一层雪。她头发散乱,整个肩背被浓密的黑发覆盖。你跟我一起来看看我笔下这个要紧人物吧!我不会指责你寡廉鲜耻,因为她最引人入胜的地方正是那对乳房。它们似非肉体的,犹如铜铸。铜又黯淡、氧化,发生着否定之否定的质感变异。一条条蓝紫色的血管在它们上面结网,犹如罂粟的花蕊般乌黑。因她偷偷哺乳,常避开人群在酷日与厉风中敞怀,高原粗糙的气候使它们粗糙无比,细看便看见上面布满无数细碎的裂口,那皱纹条条都绽出血丝。你说:一点也不美。我说:的确不美。你说:有点吓人。我说:不假,简直像快风化的遗迹。假如它们不蕴含大量的鲜乳,我都要怀疑我亲手创造的这个女性形象搞错了年代。我被如此庄重、丝毫激不起人邪念的胸部塑像震惊,我觉得它们非常古老,那对风雨剥蚀的乳峰是古老年代延续至今唯一的贯穿物。
回到故事里去。姑娘们此刻正为这个白捡来的孩子喧嚣,争先恐后地抱他,刚抱到手又赶紧递出去,传来传去仿佛他是个棘手的刺猬。柯丹想喝住她们,但感到有两条冷暖不一的目光始终在对她察言观色。她知道那是小点儿。
小点儿最后接过孩子,用酒精替他消毒,然后以热水将他浑身血污擦去。她感到两束目光始终在留心她手脚的轻重。她知道那是柯丹。柯丹木讷地接过他来抱。小点儿觉得这种面无表情才是最真实的表情。与这淡漠相比,刚才那些雀跃的欢喜、喧闹的爱抚显得多肤浅。晚上,许久守在牧点的沈红霞拖着老寒腿赶回来,自然有人向她报告了这事。她红红的脸出现在帐篷门口时,帐篷顿时安静下来。
只有婴儿在油灯的光晕里吹喇叭一样嚎哭。姑娘们给沈红霞闪开道,并在此时突然发现他哭得多响。他不是个玩具,是个活东西。他会吵闹,会把人烦死。她们从沈红霞平静的微笑中看清问题有多严重。
“就这样捡到个娃儿。”沈红霞现在个头比所有人都高。她没有问号的话实质上是说:你们不认为这事很糟吗?她俯身摸婴儿的脸蛋,说:“小家伙长得怪不错。”人们听出她是在说:今后拿什么喂他养活他。静了好大一会儿,连孩子都莫名其妙地静下来。
然后沈红霞不再谈孩子。她轻轻说着初春时军马应征的事。她说虽然那回女子牧马班没一匹马合格,但大家一年的辛苦是不应忽略的。当然,她的意思是说还应该再勤勉些。她娓娓而谈,在帐篷里踱步,让重创的腿发出人们不易觉察的痛苦之声。她谈到许多事,有关拿到的第一面锦旗,有关马群的产驹量不断上升。但人们意识到实际上她每句话都在针对这个孩子。柯丹抱紧不哭不动的婴儿,眼睛在浓密粗硬的睫毛里乌亮乌亮。
“告诉你,沈红霞!”柯丹不知什么时候一蹿而起,“我晓得有人吃你那一套,老子可不吃!”
沈红霞看着她仍不停地踱步,忽然一个踉跄,人们眼睁着见她的伤腿像某种极柔软的东西那样飘了一下,仿佛在那一瞬飘离了地面。她的微笑表示它们多么疼痛。这一来,柯丹垂头丧气了。谜一样的温和气氛又回来了。
“我可以走。”柯丹说,“你们格外选个班长,找个班长。”她抱着婴儿缩回铺上。
这时沈红霞站在帐篷中央,人们在她操劳过度的年轻老脸上看到一丝轻蔑的宽容。再细看,她分明是一如既往的温和可亲。她说:“同志们,我们应该体谅班长,她和我们不一样,她做过母亲。十年前,一次草场大火,她的孩子让火夺去了。现在班长贴身挂的那个小荷包,实际上是她孩子当年的小红鞋儿。”
所有人都熟悉柯丹这段陈年的故事。但它此时此刻被沈红霞复述,那么平淡的复述,却有着全新的感染力。“这个拾来的孩子,班长你就留下吧,他对你多少是个安慰。”大家费力地想听懂这番话的真实含义,却偏偏被打动了。连深知内情的小点儿,心里也莫名其妙地一阵酸涩。沈红霞还要连夜赶回放牧点。她刚出去,婴儿再次号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