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摸着半个小时,那火红的木炭,就慢慢熄灭了。
成了黑色的碳来,这木炭可是好东西。
天冷,不容易点着火,尤其是堂屋内冷的紧,人坐在那里冻的直抖擞,就用个火盆子,装点木炭,在堂屋烤火,又没烟子,又舒服。
等全部把木炭都放下来后,她把锅里面的米粥都盛到盆子里面,又把往些年晒的干豇豆拿了出来。
尽管赵桂花保存的好,但是那干豇豆一放久了,自然有棉絮子,她年龄大了眼睛有些不好使,“老大家的,过来帮我把这干豇豆里面的棉絮子给挑出来!”
老大媳妇刚好把最后的野菜苗给跺完,成两三厘米的样子,放到了盆子里面,撒了点盐巴,盐巴可是金贵东西,家里统共就才二两,这还吃了好久。
她也舍不得放,就多少洒点意思意思,有个味就行了。
待用盖子给捂紧后,让那野菜苗腌会,苦味能去下。
这才转身,接过婆婆手上的干豇豆,接过后,她放在手上抖了抖,把里面棉絮子和粉末给抖出来了不少,“妈,这干豇豆可是好东西,不是过年招待客人吃的吗?”
赵桂花接着门口的光,瞧着老大媳妇在摘棉絮子,叹了口气,“人都快活不下去了,还过什么年?”,说着,她出了厨房门,看了看天上的日头,回头交代,“你在屋看着,我去隔壁老姐姐那里,借点油来!”
家里的干豇豆,就剩最后一把了,兴许有个二两,一直没做,那是因为家里根本没有油,干豇豆这东西,若是没点油水吃下去了,心里会挠的难受。
大儿媳妇应了一声,仔仔细细的挑着干豇豆里面的棉絮子。
这妈啊!也不知道受啥刺激了,向来节俭的人,竟然要做这么多好吃的。
听那口气,去老秦家借油去了,老秦家是村里面唯一一家家里有去当兵的,并且听说官职还不低,每次从部队寄回来的粮票和油票,够一家子生活不说,还有富余的。
要说,赵家村哪家最富有的话,就要属老秦家了,老秦家早些年不是赵家村人,是从外面逃难过来的,后来落脚在赵家村,现在老两口又有个在部队当官的儿子,他们老两口也算是军人家属了,在赵家村也是独一面的。
赵桂花去的时候,老秦家两口子正在吃午饭,桌上摆着红薯粥,还有一小碟的腌酸菜,难得还有两个煎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