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一家商店!专门出售商品!”,宁初担心老太太听不懂超市,特意改成了商店。
老太太小声的咕哝了一声,“商店!”,说着,她回头看了一眼周围的环境,摆满了各式小东西,她不确定的问道,“是供销社吗?”,在他们那,县城里面的供销社,就是最大的铺面了,不过供销社的灯看没这里的亮堂。
供销社三个字,让宁初的身子僵硬了下,她是考古专业毕业的,自然熟读历史。
供销社,那不是五十年代才有的特殊产物吗?
她好奇的问道,“阿婆,您那边现在是几几年啊?”
“五九年咧!闹饥荒,死了一片人的人哝!”,阿婆摸了摸浑浊的眼泪,殷切道,“闺女,你这供销社可真气派,连灯都这么亮,阿婆想跟你商量点事情,店里的粮食卖我点可好?家里的孩子等着粮食救命哝!”
说着,阿婆伸出粗糙的大手,在口袋里面摸了摸,摸出了一毛三分钱,递给了宁初,窘迫道,“可是我没粮票,闺女能行行好卖我一点粮食吗?”
宁初低着头,看着阿婆递过来的一毛三分钱,邹巴巴的,带着一层泥黑色,还有那一双大手,皲裂着大口子,显然是经常劳作的。
那个年代有多苦,只有经历的人才知道。
宁初抬了抬眼皮子,接过了那一毛三分钱,“阿婆,跟我来!”,对于这一毛三分钱,够不够回本,交换的粮食,她已经不在意了。
她只希望,自己能进一点绵薄之力,让那些快要饿死的困苦人们,能够多支撑一段时间,在在这个世间多熬一段时间。
“哎!好闺女!”
阿婆步履蹒跚的跟着宁初,瞧着她拿了一个黑色袋子,去了米缸那。
当阿婆瞧着面前白花花,颗颗饱满的大米时,她下意识的伸手摸了摸,实打实的触感,让她嘴巴张的大大的,惊讶,“这嘚多少钱啊!”
她话音刚落,宁初就手上拿着小铲子,吭哧吭哧的往袋子里面不停的装着米。
显然是,打算能装多少,算多少。
见宁初这股实在劲,阿婆亏心的慌,身子往前一扑,死死扯着宁初的胳膊,颤颤巍巍,“闺女,使不得,这么多的精米白面,我给的钱不够,你可别装了,在装就亏本了。”
一毛三分钱,在她那里,没粮票的情况下,最多去换两斤糙麸皮,哪里买得起这么多精米白面啊!
宁初拿着铲子的手顿了顿,阿婆扶着她的胳膊,她能明显感觉到,颤抖的厉害,那凸起的骨架子也硌得她生疼,明显是长期吃不饱的状态,身体瘦的紧,仿佛一阵风都能刮倒的。
而且阿婆在极端缺粮的情况下,说出这种话,人定差不到哪里去。
一想到这里,她叹了口气,把小铲子从右手换到左手上,硬生生的又添了两大铲子的米来,袋子口一扎,递了过去,安慰,“阿婆,您多装点,家里的孩子,生机就大一分,更何况,我这里不缺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