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说不去。
胡奶奶却推了下他,“你想下,若是你拒绝了,银叶一个人在那边多失望?连带着过年都是冷清清的。”
她还不忘朝着沈美云眨眨眼,这是她们提前串通好的。
这话一说。
老支书顿时犹豫了,“火车票多少钱?”老人家挣钱了一辈子,深深的知道赚钱的艰难。
“车票你别管。”沈美云笑了笑,“这是我当初答应银叶的,替她给你们买车票,算是她这一年的辛苦费。”
老支书一听这,顿时要从信封抽钱给沈美云,沈美云没要,直接先离开了。
她一走,屋内顿时安静了下去。
晚上。
老支书拿着那厚实信封,一宿没睡觉,他摸着钱一遍又一遍。
他眼眶红红的,朝着老伴低声道,“咱们家银叶出息了啊!”
一回寄回来的钱,抵得上他们这些庄稼户两年的刨食了。
胡奶奶给他擦泪,“你就偷着乐吧,是不是觉得当年力排众议,供着那俩孩子读书没错?”
老支书才不肯承认自己哭了呢,他摇头,“不是她们挣钱了,我觉得供她们读书没错,是供她们读书本来就没错。”
“她们走出漠河这个穷山沟了,她们将来的娃,就比她们的起点高啊。”!
第304章
胡奶奶听到这话,骤然沉默了下去。
“你说的对,孩子们的起点总要比我们高一些才是。”漠河苦寒啊,一年四季里面恨不得二季都是冰天雪地,一到冬天连门都出不去。
大雪恨不得淹没了大腿根,温度更是零下几十度。
这样的一个情况,孩子们别说上学了,就是活着都艰难,人家说,他们这块的孩子难立住,为什么?
当然是因为冬天天冷,小孩生下来,光屁股蛋子垫尿布,一天到晚身上都没暖和过。
在有点感冒发烧,那真的是听天由命了。
也就是前些年沈大夫来了以后,带出来了几个徒弟,他们这里的医疗水平这才好了一些。
不在是生病就是土霉素了。
老支书点了点头,“走出去了好,走出去了以后就别回来了。”
知青们拼命的要跑出去,娃娃们拼命的读书是为啥?
不就是为了走出大山。
“那阿牛和阿虎?”
胡奶奶试探地问了一句。
老支书闭着眼睛,摩挲着信封,“那是他们的命,谁让他们不好好读书?”
以前让他们读书的时候,跟要了他们命一样。
胡奶奶欲言又止,到底是没在说什么,说多了老头子不爱听,她索性换了话题,“那你去不去银叶那?”
老支书听到这话,眼睛才睁开了,带着几分向往,“去,就当埋在棺材之前,出去看下外面的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他去年就从老支书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年纪大了,做不了,就让位给年轻人了。
如今趁着能动就动一下,动不了,就回来等死落叶归根。
陈银叶寄钱回来的消息,是被瞒着陈家其他人的,连带着她父母都不知道。
在陈银叶的心里,爷爷奶奶比父母更为重要,她甚至都没提说要接父母去南方过冬。
陈银叶甚至还交代了沈美云,不要告诉其他人,只告诉爷爷奶奶就好
而老支书和胡奶奶也知道,若是这消息传出去,家里怕是又要闹腾了,所以这消息从一开始都是瞒着紧紧的。
两人在临出发的前一天,悄悄的离开了前进大队,踏上了南下的火车。
五天后。
陈银叶一早就在车站等着了,怕爷爷奶奶不习惯晕车,在过去之前还买了一些香蕉拿在手里,就为了让他们解腻。
等看到爷爷奶奶从车站出来的那一瞬,两个老人明明年轻的时候,那般要强,只是这会在川流不息的人群里面,却显得有些茫然无措。
不住的四处张望着。
这让陈银叶的眼睛都跟着红了起来,她跳起来招手,“爷爷奶奶,我在这里。”
熟悉的乡音,让老支书的目光逐渐聚焦,他忙拍着胡奶奶的胳膊,指着过去,“看看看,银叶在那边。”
胡奶奶一看,迈着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