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1 / 2)

>

绝还得是林槐夏绝,一下就点通了林清和的思维。

林清和的思维一直困死在前世的新东方教学上,认为教与学,是钱货两讫的事情,一直在反复想着收多少的束脩。

“这个好啊,这样青山书院的名头一下子就宣传出去了。只不过这个条件是不是太苛刻了?”林清和思考着林槐夏刚刚说的话。

“兄长,你管事是只管一半吗,造纸坊里的师傅带徒弟,那都是徒弟找关系找上师傅的,有的徒弟还是从小住在师傅的家里,种田下地样样都管,过年过节孝敬一点不少,这才学得师傅的手艺。”

“有些师傅为了磨弟子的性子,刚开始头三年,一点不教手艺。我刚才说的条件,已经是属于顶顶好的条件了。”林槐夏没好气地看着林清和,“考了三次会试,脑子傻了?”

林槐夏一通说,林清和的脑子里回想着,自己带杜晃他们做玻璃琉璃,叫做一个爽快。

“槐夏啊……那天我教杜晃他们做玻璃琉璃,你怎么不阻止一下?”林清和表情幽怨,语气绵长,直接痛失一百万好不好!

--------------------

第124章

无论使用了什么手段,县衙新学堂已经在定江县内大获成功,不止是从知名度上来说,连来县衙新学堂的人也是络绎不绝。

林清和预谋已久的青山职业技术学院,在进入湿冷的十二月份悄悄开启了挖人行动。

其表现为去新学堂展开教学的学子时不时夹带着一两个有专业技能的先生,比如说,胡莲莲,闵先生,米先生之类。

来新学堂中听讲学的人,心中的还不在少数,只是碍于没有人开口,没有人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导致林清和看着颗粒无收的青山职业技术学院烦恼多多。

到底什么时候才会有转机呢?

与此同时,县衙派出的修路小队陆陆续续从定江县的各处赶回,安先生时隔多日终于久违地回到了青山书院。

然而,定江县中仍旧还有三分之一的地区没有修好官道,只能等到来年合适的气候才能继续修路。

肩挑两门学科的闵先生急如星火地把属于安先生的科目甩到了安先生的手里,连带着学子们未批改完的课业。

安先生还未回到书院的住处,迎面而来的是学子们成堆未批改完的课业,以及先生院中各位冤种的同僚。

这是因为青山书院的考试周期实在是安排得太密集了,卷到了学子,还卷到了他们当先生的。

成堆待处理的考卷,哪个先生也逃不了。

书院中唯二比较清闲的人便是林清和兄妹俩,但是,他们俩也被抓起来批改考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