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布衣裳刚一走,便是有许多其他人坐到了桌子跟前。
他们刚才统统都是撑着大耳朵听着这个劲爆的消息,突厥大军卷土重来那可是非常大麻烦的事情。
中年人非常神秘的抿了一口茶水,咂咂嘴道:“这消息,我就不收钱了,悉数给你们讲吧。
这消息绝对劲爆,绝对让你们吓一大跳,不过,我劝你们听到消息之后,便是迅速准备准备,离开这里吧。”
有人就迫不及待的询问道:
“你快说,到底是什么消息?快说,快说啊。”
又有人说道:“这到底是什么消息,让你这个抠门之人,也变得这么慷慨了?”
其他的人虽然没有立即就发表意见,但却每人眼睛都睁得大大的望着中年人,就连心都悬了起来。
很多人的心中都出现了一抹非常诡异的感觉,此信息关系着他们的身家性命。
中年人深吸了一口气,缓缓的说道:
“这么跟你们说吧,突厥人即将卷土重来,数十万大军再度突袭陇右道,势在必得。
只怕要不了多久,这玉门关的和平逍遥日子将会成为历史咯。
数十万大军,玉门关才十万守军,此战一旦爆发,只怕是凶多吉少。”
说到这里,中年人稍微停顿了一下,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之声,缓缓的道:
“要是军神在的话或许还能有一战之力,只是现在军神在关内道的长安,与那齐王李潇交战。
要是他能够现在就摔兵返回玉门关,或许还能够有反败为胜的可能性。
所以,我劝你们听了这消息之后,速速准备东西离开这玉门关吧。
我这也算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了。”
这人正是被称之为信息百晓生的,众人自然是不会怀疑有假,听得不禁脸色骤然一变。
同样这些消息也在大唐各处流传开来,一时之间天下大惊。
人们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往日与突厥作战的军神李靖,前几次突厥的进攻,统统都是他率领大军个击退的。
如今突厥人再次侵犯玉门关所有人的目光都是聚焦到了关内道的军神李靖的身上,想看看李靖是否会撤军返回陇右道,还是继续攻打齐王李潇的长安城。
毕竟陇右道乃是李靖一直都镇守的身家所在。
最重要的则是李靖关乎民族大事可以说是人心皆知。
如今突厥狼子野心来犯。
若是李靖真的不管不顾继续攻打长安城的话,恐怕玉门关留下的病例根本挡不住突厥的大军。
到时候突厥人杀入关内道。
杀入整个大唐朝廷。
恐怕没几个人能够挡得住突厥人来去如风的铁骑。
这种消息传递的速度非常快数日之后,便是传到了这长安城,也传到李靖的军营当中。
而就在这个时候。
邓艾从陇右道派来的心腹拿着书信已经来到了大营之外,满脸焦急的道:
“玉门关急报,玉门关急报!”
这人的脸上还有血迹,身上更是脏的不行,十分的狼狈。
他来的时候,就特意将自己的打扮了一番,甚至连身上还故意弄出了几道伤痕。
随着几日的奔波,伤口都已经结痂了,却显得更加真实。
侍卫自然是不疑有他,立即就将此人带到了李靖的大帐当中。
这人急忙跪了下来,满是焦急的说道:“大将军,玉门关急报,突厥数十万大军卷土重来,玉门关将士浴血奋战。
苏将军特意血书,求大将军带兵速速回援,否则玉门关不保啊。
突厥人这次来势汹汹。
知道大将军你离开陇右道。
他们带了之前数倍的突厥铁骑兵疯狂的前来进攻。”
?
说到这里,这人眼睛里还特意挤出了好几滴的泪水,不论是神情还是面容,都做不得任何的假。
他的这一番动之以情的表演倒是让李靖也是有些动容了。
李靖还是有些怀疑的,问道:
“你是怎么到这里来的?
突厥人上次吃了个大亏。
哪怕他们兵力雄厚,占据草原广阔无边的地盘。
但他们终究要休养生息。
哪里能够如此迅速的又是席卷而来,还带着如此多兵马?”
这人急忙道:“大将军,我是苏将军拼了命杀出一条血路,将我送出来,让我一定将这封书信送到大将军的手中。
大将军,玉门关告急啊。
求大将军回师救援!”
说到这里,这人一口鲜血就从嘴里喷薄而出,紧接着便是直接晕倒了过去。
当然了,这一切都是事先就与邓艾商定好了的事情。
李靖面色骤然一变,急忙道:
“来人,将他带下去休养,传军医诊治!”
很快便是来了两名侍卫,将这人给搀扶着带了下去。
李靖再次打开血书认真查看了起来,上面的字迹正是苏定方的这点是没有任何怀疑的。
以他对苏定方的了解,自然是知道,写这种血书一定是苏定方将军在与敌人血战的时候,趁机写下来的。
这几滴鲜血,定然是苏定方将军力战受伤滴落下来的。
如今,只怕玉门关凶多吉少。
李靖此刻已经相信大半,毕竟在之前天下就有消息谣传说突厥的大军将要再次进攻陇右道。
现在没过多长时间陇右道便是遭到了突厥的进攻。
显然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朝中大事,与突厥异族相比起来李靖更加倾向于后者。
古语有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突厥进犯才是根本,异族要是占领了大唐疆土,所有的朝政统统都是浮云。
李靖很快就作出了决定,喊道:“来人,将秦将军和尉迟将军喊来。”
侍卫很快就跑了下去,将秦琼和尉迟恭两位将军给喊入大帐当中。
秦琼和尉迟恭两人异口同声的道:“参见元帅!”
李靖长长叹息了一口气,缓缓的说道:“将两位将军过来,是要告诉你们,暂停攻打长安城。
玉门关告急,陇右道危机,突厥异族才是我大唐根本之患。
本将军要好好考虑,是否该调军回救陇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