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惊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免费阅读www.read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的匠人传承还趋于保守和封闭,讲究技术不外传,只在家中世袭。但扶苏觉得无所谓,只要想法子让这些家族壮大、人数增多就可以了。
工匠在被打压的情况下,他们的作品大多售卖困难。为了避免自家人相争的情况出现,可能会选择只将技术传给其中一脉。
可只要大秦对匠人的需求越来越多,那么人只会不够用,绝不至于传承者太少导致后世断代。
现在他们只传自家人不要紧,家族人多了总有愿意外传的,或是愿意和别家一起讨论、分享与改进的。
敝帚自珍并非好事,但想打破技术垄断须得一点点来。
扶苏寻找匠人的事情并没有瞒着秦王政和蒙毅,是以扶苏看完传信之后,又递给闲着的蒙毅观阅。
蒙毅看完后与有荣焉:
“齐地只是表面和平,如今我大秦已经展露出了獠牙,自然有聪明人意识到齐地也已不如当初安全了。”
所以才会有这么多匠人愿意举族搬迁,谁都能看出来,日后秦国境内才是最安稳的地方。
即便担忧秦国树敌太多被攻入关中,那也不要紧。巴清许诺将他们安置在巴蜀之地,那里有天堑阻隔,敌军很难攻进来。
二十多年前都江堰修成,自此蜀地开始成为天府之国。匠人们对此也有耳闻,这样一个地理位置优越、粮食产量丰足的地方,正适合躲避战乱。
由此可见,当年秦惠文王命张仪、司马错主持灭蜀之战有多明智。
扶苏也感叹道:
“幸有巴蜀粮仓,否则关中苦寒,哪里能支撑大秦东出。”
惠文王之子昭襄王,之所以能肆无忌惮地折腾六国,依仗的除却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虎狼之师外,蜀地的粮草支援也功不可没。
要知道那时候还没有郑国渠,关中地区还未能成为千里沃野。
现在秦王政的条件比那时候更好,既有巴蜀又有关中。两大粮仓同时供粮,也难怪其他各国打完仗就元气大伤,秦国却能连年征战,一个接一个打过去,都不用怎么休养生息。
扶苏忽然想到了什么,转头问父亲:
“昔年父亲加冠亲政时,西边不少戎人部落似乎进贡过牛羊牲畜?”
秦国早把周边的戎人打服了,不说昭襄王,就是祖父庄襄王子楚,在位仅三年也依旧武德充沛到令六国头疼。
是以秦王加冠这等大事,周边部落哪里敢怠慢。为了讨好大秦,自然得主动奉上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