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是什么村她也忘记了,反正当时她和文君兰的下乡通知出来后,婶子就一直在哭。
最后是叔提出要不让他们互相换一换。
文菊看着夫妻俩对女儿的庇护很羡慕,同时也觉得换换没什么问题,毕竟她是一个孤女,也能吃苦,所以就拿着文君兰的证明坐上了去黑河的火车,和千千万万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
“嗯,我们明天回去,嫂子,你家在哪个地方,需要我捎带点什么回去吗?”
文家场离通安村有一百多里路,文菊这一路上有小罗同行倒是觉得多走一点路也不要紧。
“行,我把我家的地址写给你,我爹是山川村的驻村干部,我娘一直在家里,如果遇上什么事儿可以找他们帮忙。”
杜红英若不是大着个肚子不方便,她都想跟着一起挤长途汽车回去看看了。
总觉得这个文菊与高思文的文菊是有关联的。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文菊与小罗的婚事肯定会受阻的。
但是,如果不是呢?
所以她一时拿不定主意要不要给他们说说,以备不时之需。
突然杜红英有了主意。
“你们等等,我先写封信给我爹娘,你们如果真到了我们镇上可以先找我娘再去办其他的事儿。”
信中,杜红英说了自己的情况,然后话锋一转,将眼前的文菊与高思文家那个的关系说了个明明白白。
另外,又写了一封给小罗的信。
如果真的到了通安村了,那这封信就是给小罗支招了。
将信写好后封了口子,请小罗拿着交捎给自己的爹娘。
“记住了啊,如果有缘到我们村一定先找我爹娘,我爹做的菜可好吃了,我娘炒的那些冷吃兔帮我多带点回来,我馋得厉害。”
“好好好,我们回去只是扯一个证,时间充裕得很,一定去拜访叔和婶,也去蹭一顿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