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从现代穿回民国26(2 / 2)

叶鹤栖总觉得她娘在用激将法,不过七天的时间也确实差不多:“包在我们身上吧。”

在姚容面前打好包票,叶鹤栖立刻去找她的小伙伴们。

她第一站先去了桑家,把桑佩珍叫了出来,然后两个人一起去了黎溯家。

结果到了黎溯家一问,黎溯的弟弟说,他哥和沈大哥一放假就去码头扛沙袋了。

叶鹤栖和桑佩珍对视一眼。

桑佩珍问:“怎么办,我们要去码头找他们吗?”

叶鹤栖摇头:“算了,瞧着天色,他们应该也快回来了,我们就在附近等一等他们吧。”

两人刚说完话,就见巷子尽头走来两道身影。

黎溯走路时一瘸一拐,显然是受伤了。沈润书在旁边小心搀扶着他。

叶鹤栖和桑佩珍连忙跑到他们面前:“黎溯怎么了,要紧吗?”

沈润书诧异:“你们怎么来了?”

看了眼黎溯,沈润书又道:“放心,他没什么大碍,这小子扛沙袋时贪快,硬是要一口气扛两袋,结果不小心把自己的脚给崴到了。”

脚都崴了,沙袋自然是扛不成了。

沈润书又不放心让黎溯一个人回来,就提前结了工钱,将黎溯送回了家。

黎溯浑身上下就嘴最硬:“我以前都能扛两袋的,主要是码头人来人往的,我扛的时候,不知道是哪个家伙撞到了我,我一下没稳住摔倒在了地上,这才不小心崴伤了……”

“行了行了,别逞强了,你快回家擦点药。”叶鹤栖苦笑不得,连忙打断这家伙的话。

等黎溯擦好药,沈润书才想起来刚刚的问题:“你们怎么来了?”

叶鹤栖这才将来意告知:“要是你们忙不过来,那就算了。”

黎溯一蹦一跳从屋里出来,扯着嗓子喊:“怎么能算了,我们早就答应过姚姨了。人无信不立,鹤栖,你可不能让我失信于姚姨啊。”

沈润书点头:“白天在码头忙完,傍晚直接过去工厂上课,上完课我们再回家就行。反正扫盲班一天最多也就上一两个小时课,而且我们四个还可以轮流着来。”

见两人坚持,叶鹤栖也就退让了:“我原本还想跟你们讨论一下扫盲班该怎么安排。”

“但我刚刚突然想到,我们女校的樊老师以前上过扫盲班,金风醉先生还曾经在扫盲班授过课。”

“我可以先去跟他们打听一下,有了大概框架后,再来跟你们沟通细节。”

天色也不算早了,叶鹤栖和桑佩珍让他们好好休息,就先行告辞离开。

坐在黄包车上,桑佩珍无奈道:“他们年纪跟我们差不多。”

“每次看到他们那样,我心里都不太好受,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帮他们。”

叶鹤栖的感受和桑佩珍差不多。

不过很快,叶鹤栖就有了个主意。

“我们可以问问我娘,她肯定会有办法的。”

***

姚容确实有办法。

因为她可以直接为沈润书和黎溯提供工作岗位。

每到年底就是算账结账最忙的时候,光是靠服装厂的账房,根本忙不过来。

黎溯的志向是当数学家,他的数学水平自然不差,完全可以帮账房打个下手。

就算脚崴了也没事,只要手还好好的,能敲算盘记账就行。

沈润书会画画,画技也不算差,可以帮忙画一些花样,丰富旗袍设计。

而且他们在工厂工作完,正好就能去扫盲班给学生们上课,也能免掉两地奔波的辛苦。

叶鹤栖问:“火凤凰服装厂不是一向只聘请女工吗,这算不算坏了规矩。”

姚容说:“他们只是在工厂兼职的。”

“只聘请女工,主要是想为女性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解决她们的困难。”

“现在沈润书和黎溯也同样遇到了困难。”

规则都是人定的,没必要那么死板。

叶鹤栖松了口气:“那就好,我明天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们。”

姚容道:“行,你别忘了跟他们说薪资。黎溯那边只有正式账房三分之一的薪资,沈润书那孩子的薪资按照件数来收费,他画的花样越多,薪资就越高。”

她没有因为要帮黎溯和沈润书就刻意抬高薪资。

那并非帮人的正途。

而且黎溯和沈润书也未必会愿意接受。

现在这个处理方法刚好能够实现双赢。

不过这件事情也给姚容提了个醒,让姚容有了些其它想法——

服装厂的生意越来越好,每个月的利润也都相当可观。

在这个山河飘零的时代,钱很重要,但又没有那么重要。

她是不是可以用手里的钱多做一些事情?

没有人会喜欢生活在乱世里,作为一个母亲,她更是不希望叶鹤栖的未来经历太多颠沛流离。

但国家倾覆至此,不是凭一人之力就能挽救的。

这个时代,还有很多像沈润书、黎溯一样的有志青年。

她可以将手里的一部分闲钱拿出来,在沪市中学等多所中学设立奖学金。

能不能拿到奖学金,就看沈润书和黎溯的本事了。

***

第二天一早,赶在沈润书去码头当搬运工之前,叶鹤栖和桑佩珍成功拦住了他,带着他去了黎溯家。

听完了叶鹤栖的话,沈润书和黎溯都沉默了。

“你们别不好意思接受啊,我娘都说了,请谁都是请,那干嘛不直接请你们呢。”

“她之前就想问你们的,但她担心你们看不上那点活儿,才没好意思开口。”

叶鹤栖直接一通艺术加工,编了一堆话安在姚容身上。

就算沈润书他们到了姚容面前问,姚容也不会拆穿她。

沈润书和黎溯也不知道信没信叶鹤栖这一通话,反正沉默片刻后,两人都应下了这个活。

“我们会好好干活,也会努力将扫盲班办好的。”沈润书保证道。

叶鹤栖道:“那就行,你们要是没事的话,今天就过去服装厂报道吧。”

“我们去工作,你们两个去干嘛?”黎溯问。

桑佩珍笑道:“我们当然是去找樊老师打听扫盲班的情况了。”

听说了叶鹤栖和桑佩珍的来意后,樊向雪无比支持。

而樊向雪的支持方式相当直接干脆。

“有你们四个当老师,我就不去扫盲班凑热闹了。不过扫盲班用到的课本和文具,我都帮你们包圆了。”

“谢谢樊老师!”叶鹤栖和桑佩珍连连道谢,没有跟樊向雪客气。

有了樊向雪给的建议,叶鹤栖他们有了大致思路。

磕磕巴巴摸索了两天,叶鹤栖他们总算将扫盲班办了起来。

让叶鹤栖他们惊喜的是,附近的住户都还记得他们,瞧见他们每天在服装厂进进出出,问他们都在忙些什么。

听说他们要开扫盲班,一个年纪没比叶鹤栖大几岁的女人咬了咬唇,还是鼓足勇气问:“是像《火凤凰》里面演的那样,教人读书写字的班级对吗?”

“对的对的。”叶鹤栖点头。

“是晚上开课吗?”

“每晚七点上到八点半。”

女人问:“我们不是工厂的员工,可以来免费旁听吗?”

叶鹤栖和桑佩珍对望一眼,异口同声道:“当然可以!”

女人的问题启发了叶鹤栖他们。

他们直接将扫盲班招生范围,从火凤凰服装厂扩散到了一整条巷子的住户。

而扫盲的方式,他们完全采用了故事识字法。

有故事听,附近的小孩都喜欢跟着他们的娘亲一起过来听课。

只要小孩不吵闹,不影响到课堂秩序,叶鹤栖他们自然也是欢迎的。

几人这一忙就忙到了临近过年。

过年期间工厂放假,工人们都要回去过年,扫盲班也得停办几天。

距离除夕还剩两天时间,姚容找到四人,交给他们一份物品清单。

“这是工厂要采购的年礼,我这边走不开,你们四个帮我去采购吧。”

等四人买完年货回到工厂,也快到了下班时间。

姚容让他们给员工分发年礼。

四人一直忙到天色渐暗,才给所有员工发完福利。

“哎,这怎么还有多出来的?”桑佩珍看着脚边没发完的几样东西,有些茫然。他们可都是按照单子上列出来的数量采购的。

姚容从车间走了出来:“你们是不是忘了,你们四个也是工厂的员工?”

“我们也有吗?”黎溯惊喜。

姚容亲自给桑佩珍、沈润书和黎溯分发年礼:“那当然,都是在工厂工作的,我这个做老板的还能厚此薄彼不成。”

沈润书和黎溯是男生,可以结伴回家,安全性不需要太担心。

姚容主要担心的是桑佩珍。

她想了想,叫来了经常合作的黄包车夫,让对方将桑佩珍送回家。

目送着桑佩珍的身影逐渐消失在视线里,姚容才拎起年礼,对叶鹤栖道:“走吧,我们也该回家了。”

叶鹤栖笑着应好,将自己的围巾分了一半给姚容,和姚容一起,踩着月色走回住处。

深冬晚风迎面吹来,带着刺骨的寒意,好在围巾将裸露皮肤遮得严严实实。

“时间过得真快啊,一眨眼就到年底了。”叶鹤栖突然发出感慨。

姚容偏头去看叶鹤栖:“我倒是觉得,你过去一年过得非常充实。”

“无论是编排话剧,还是开办扫盲班,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而且最值得高兴的是,你在这一年里,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时至今日,叶鹤栖在民国的羁绊,已经不仅仅是姚容。

母女之情,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以及时代所赋予个人的使命感,都在帮助叶鹤栖不断融入这个时代,让她在这个时代深深扎根。

有了根基的鹤,才可以翱翔九天。

***

过完年后,工厂重新开工,扫盲班也继续开办。

一直忙到临近开学,叶鹤栖他们决定降低扫盲班的上课频率,保持在一周四节。

这样一平摊,他们每个人一周只用上一节课。

任务量降低之后,叶鹤栖也有更多心思花在其它事情上。

比如说,她开始去关注各个大学新颁布的招生简章。

和她之前猜测的差不多,在《壬戌学制》出台后,不少学校都开始招收女学生。

《妇女时报》针对这件事情还专门做了一期报纸,在刊文中指出:“自北大开放女禁后,各地相继仿办。”

对此,叶鹤栖十分欢欣鼓舞。

但当叶鹤栖发现清大依旧没有开放女禁后,她心中的兴奋直接打了个折扣。

叶鹤栖带着几分困惑和几分恼怒来到学校。

桑佩珍正在跟其他同学聊着扫盲班的事情,瞧见叶鹤栖气鼓鼓走进屋里,连忙关心道:“怎么了,有谁惹你生气了吗?”

叶鹤栖语气惆怅:“没有,我是对事不对人。”

桑佩珍换了种问法:“那是什么事情惹你生气了?”

叶鹤栖将这件事情一说,桑佩珍道:“还真让沈润书这家伙说中了。你别气了,那我们就去报考北大呗。要是你不想离开沪市,那就去报考复大。或者去报考国立中央大学也行啊。”

被桑佩珍这么一说,叶鹤栖顿时笑了。

这可是华国顶尖学府,怎么被桑佩珍说得跟挑选大白菜一样。

“我和你说,不仅清大没有开女禁,复大也没有,还有很多耳熟能详的大学也都没有。”

这件事情桑佩珍还真不知道:“……怎么会这样啊。”

叶鹤栖的心情十分沮丧,素来神气的人趴在桌子上,连那光滑的麻花辫都变得萎靡了:“谁说不是呢,感觉我们之前都白兴奋一场了。”

原来并不是政策出台了,各大高校就会立马响应。

男女同校从开了一道口子到形成一股被全社会接受的风潮,还有一段非常漫长的路要走。

之前的她,还是把一切都想得太过乐观了。

桑佩珍瞧着她那样,也有些难受,安慰道:“这样吧,我陪你去考北大,怎么样?”

“不行!”叶鹤栖立马坐直身体,“我不能就这么放弃!”

桑佩珍问:“你想做什么?”

叶鹤栖攥着拳头,给自己加油打气。

“你还记得那个让北大首开女禁的学生吗?她在那样艰难的情况下,都成功实现了自己的诉求。”

“现在的社会环境和整体风气都比三年前要好上许多,我打算把她做过的事情重新再做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