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和离(1 / 2)

<h1>第140章 和离</h1>

太子的车架在德化门前停下。</p>

谢周生和太子一前一后出来。</p>

侯在旁边等着拜见太子的官员看到谢周生脸上的擦伤,有些惊讶:“殿下、谢郎中,你们这是……”</p>

谢周生赫然道:“下官不小心摔在殿下的马车上,殿下宽仁,不仅无有怪罪还稍带了下官一路。”</p>

“原来如此啊。”</p>

众人明了,拱手称赞道:“殿下真是仁德。”</p>

太子心情很好地抬手,与朝臣们一道走上金銮殿。</p>

谢周生渐渐落在后面,垂下的眼眸里是一片阴鸷之色。</p>

今日朝会议的还是河套的战事。</p>

李修赶到河套已经有一周了,战事还是呈胶着之态。</p>

若是如此也罢了。</p>

偏偏守军大将张猛与李修不合,李修刚到一周,他已八百里加急送来两封弹劾奏疏。</p>

皇帝面色不虞,让朝臣们各抒己见。</p>

朝臣们心中暗喜,趁机攻击。</p>

“陛下,若是旁人臣不敢妄言其中是非,但这人是李修,臣就不得不言了。</p>

李修在京中之时就蛮横专断,到了河套怕是更加无法无天,无视军情肆意刁难将军,这才气得将军八百里加急送来弹劾奏疏。”</p>

“陛下,李修身负皇恩,却借此以为资本,肆意为难战前将军,其心可诛啊陛下。”</p>

“陛下,此时前方吃紧,若再不对李修加以遏制,此战恐难胜利。”</p>

“陛下,张将军忠肝义胆,莫要寒了将军的心啊。”</p>

“……………”</p>

皇帝脸色更加难看,看向太子:“太子,你说。”</p>

太子出列道:“儿臣以为朝臣们有失偏颇,这些全是张猛的一面之词,如何就能认定是李修之过?”</p>

有朝臣急道:“殿下宽仁,却也要看是对谁,李修嚣张跋扈,残忍暴戾,大家有目共睹,这样一个人不值得殿下维护啊。”</p>

太子道:“陈侍郎误会了,本宫不是维护他,本宫是就事论事。”</p>

又有一朝臣出列道:“殿下所言甚是,只是前方战事胶着,没有时间供我们查清事实真相,臣以为还是对李修降职斥责为好。”</p>

众朝臣纷纷应声。</p>

太子虽觉不妥,但朝中已是无人可用,阵前换将也是大忌,便也没再多说什么。</p>

皇帝的心思跟太子差不多。</p>

他忌惮武将,派李修过去河套一是安朝臣们的心,二也是监视。</p>

打狗也要看主人。</p>

张猛却因为一点小事八百里加急送信过来告状,实在让他恼火,却又因朝中无人,战事吃紧,只能依从大臣所言。</p>

多数朝臣以为自己胜利,高呼万岁。</p>

少数看清皇帝心思的,却是心惊胆战。</p>

皇帝可是最恨被朝臣裹胁和武将高傲的。</p>

今日之事,可全犯在他的忌讳上了。</p>

一旦战事过后,恐怕又要有一场腥风血雨了。</p

………</p>